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在某类动物中,毛色黑色(W)与白色(w)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所示两项交配中,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子,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动物C与动物D的表现型不同,其原因是动物C与动物D虽然基因型相同,但成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
①若子代在-15℃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的比例是黑色:白色=1:1.
②若子代在30℃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是全为白色.
(3)试推测和解释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黑色皮毛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好处?有利于吸收光能保持体温.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动物A和动物B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所以动物C和动物D的基因型均为Rr,该基因型的子代在-15℃环境中成长表现为黑色,在30℃环境中成长表现为白色;动物P和动物Q的基因型分别为、rr,所以动物C和动物D的基因型均为rr,该基因型的子代在-15℃和30℃环境中成长均表现为白色.

解答 解:(1)动物A、B均为纯合子,所以动物C与动物D的基因型均为Rr,但两者的表现型不同,存在差异,原因是成长环境不同,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动物C(Rr)与动物R(rr)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Rr和rr,若子代在-15℃环境中成长,则Rr表现型为黑色,rr表现型为白色,比例是1:1.
②动物C(Rr)与动物R(rr)交配所得子代的基因型为Rr和rr,若子代在30℃环境中成长,则Rr和rr均表现型为白色.
(3)在寒冷的自然环境中,黑色皮毛有利于吸收光能保持体温,从而对动物的生存有好处.
故答案为:
(1)动物C与动物D虽然基因型相同,但成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①黑色:白色=1:1    ②全为白色
(3)有利于吸收光能保持体温

点评 本题结合杂交实验图,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能根据题干信息推知图中各动物的基因型;其次要求考生认真分析题图,明确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有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实验过程中,刻度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会向右移动.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液滴右移的距离(单位:cm).请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时间(分钟)
温度
12345
 4℃000.10.20.3
 10℃0.21.01.93.14.0
 20℃0.41.32.23.34.5
 35℃0.71.42.84.45.0
 55℃00.10.20.30.4 
A.实验开始前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处理,以除去氧气和灭菌
B.表中数据可以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O2的量
C.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强度越来越大
D.35℃最有利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随着实验的进行,液滴右移的速率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据美国宇航局宣布,科学家在对“月球坑”观测和传感卫星获得的撞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确认月球存在水.水在生物体及细胞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水的作用错误的是(  )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在胰岛素(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人体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减少,代谢缓慢
D.冬季,植物体内自由水含量相对增高,以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对人体内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细胞质基质
B.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可来自丙酮酸和水的分解
C.人体的红细胞所需能量来源于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
D.在骨骼肌中等质量的糖原和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已知植物细胞内的H2PO-浓度是细胞外的几千倍,一定浓度的HgCl2溶液可阻断ATP的水解.为了验证植物细胞对H2PO-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某品种成熟白萝卜(A)和幼嫩白萝卜(B),将其中间部分切成厚1mm、边长2cm的正方形薄片,分别浸泡于蒸馏水中,泵入空气24h,备用.取4个锥形瓶,标为甲、乙、丙、丁,按下表所列步骤进行实验(表格中“/”表示不加入):
步骤
①加入一定浓度的KH2PO4溶液10mL10mL10mL10mL
②加入蒸馏水10mL/10mL/
③加入一定浓度的HgCl2溶液/10mL/10mL
④测定初始浓度(S)测定各锥形瓶中H2PO-的浓度
⑤分别加入A或B的切片20片AABB
⑥24h后,测定终末浓度(T)测定各锥形瓶中H2PO-的浓度
⑦计算各瓶H2PO-浓度差值S-T
上述实验重复5次,计算平均值,将实验数据绘成柱形图,如图所示.
(1)实验结果表明,甲组萝卜切片吸收H2PO4-的数量最多.
(2)通过比较甲、乙(或丙、丁)组的实验数据,可推知植物细胞对H2PO4-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行的.
(3)成熟组织吸收H2PO-的能力大于幼嫩组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①成熟组织细胞膜上的转运 H2PO-4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比幼嫩组织细胞膜上的多.
②成熟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较旺盛.若要进一步探究呼吸作用强度与线粒体数量的关系,可将成熟组织与幼嫩组织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通过比较二者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要改良不抗锈病小麦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B.杂交育种C.单倍体育种D.转基因技术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⑥表示细胞呼吸
B.①和 ②的速率基本相等
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
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细胞→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细胞→器官→组织→个体→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酶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或RNA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食物的消化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