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
(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亲本(纯系)子一代
实验一白羽雄性×栗羽雌性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实验二黄羽雄性×栗羽雌性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三黄羽雄性×白羽雌性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四白羽雄性×黄羽雌性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①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
 

②实验三和实验
 
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1均为不完全黑羽.随机选取若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羽色类型及比例,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
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
雄性雌性雄性雌性雄性雌性
57354710901104554566
①依据
 
,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
 
,推测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杂交结果说明,F2羽色类型符合
 
(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点.
②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推测黑羽的基因型为
 
,上述实验中F2基因型有
 
种.
③根据F2的实验结果推测,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
 
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
 
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
 
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考点:伴性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
分析:分析:(1)亲代基因不一定给子代,子代基因几乎都来自亲代,所以先看子代性状.根据题干信息“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可知,Zb Zb 或Zb W必为白羽(W染色体只能来自雌羽),而栗羽与黄羽再依据实验的数据,以及题干中“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来推导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ZByZBy
(2)正反交是同一相对性状,性别不同的杂交.
解答: 解:(1)①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当B存在时,y黄色才能显现.子代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雌性都是黄羽,基因型为ZBy W,W染色体只能来自母本,ZBy来自其父本,而且雌性子代没有其他类型的性状分离,所以为纯合ZByZBy
②正反交是同一相对性状,性别不同的杂交,实验三黄羽雄性×白羽雌性组合,实验四恰好是性别相反的黄羽雌性×白羽雄性.栗羽雄性的两条性染色体为ZZ,而且必须还有B和Y,其父本黄羽有B,没有Y,Y只能由母本提供,母本有B就不是白色了,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
(2)①“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可知黑色为隐性性状,根据表格中F2代表现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573+547):(1090+1104):(554+566)=1:2:1,故可推断黑与性状是由一对等为基因控制的.而三种形状的雌雄比=(573+1090+554):(547+1104+566)=1:1,说明黑羽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这种现象为不完全显性,故F2中有 不完全黑羽性状的个体,说明F2的羽色类型符合不完全显性遗传.
②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之间的相对独立关系表现仍是遵循着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干,H/h的基因型有3种,则ZW的是2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实验中F2基因型3×2=6种.
③表现黑羽必须有色基因B存在,然后黑羽基因h影响栗色Y基因所致.
(3)根据上述实验,通过后代羽色可以尽早的确定鹌鹑的雌雄,分别定向饲养,提高生产效率.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 白羽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图解如下:
  亲代:黑羽雌性  hhZBYW×hhZb-Zb- 白羽雄性

  子代:hhZb-W 白色雌性    hhZBYZb-黑色雄性
故答案为:
(1)①ZBy ZBy②四    ZbYW
(2)①F2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    每一性状的雌雄比例相同   不完全显性
②hhZBYZBY或hhZBYW    6    ③B    Y
(3)白羽
点评:此题侧重考查考生依据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子代性状,推测亲本性状;通过交叉遗传现象,判断基因的由来,以及后代的性状与性别的关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哪组细胞器不具有生物膜结构(  )
A、中心体和核糖体
B、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液泡和高尔基体
D、溶酶体和内质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赤霉素和矮壮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赤霉素合成)均广泛用于提高作物产量.从黄芩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某科研机构开展了赤霉素和矮壮素在黄芩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实验步骤:
第一步:移栽
 
的黄芩幼苗若干株于花盆中,随机均分成3组:A组(不作处理)、B组(
 
)和C组(喷施2mL 200mg/L赤霉素).
第二步:施药后第26天,分组逐株测定植株高度、烘干后称重地上部分(茎和叶)和地下部分(根),并从根中提取黄酮类成分,测定其含量.
第三步:
 
,将所得结果绘制成下图.

植株平均高度(cm)茎叶平均重量(g)根平均重量(g)黄酮类平均含(g/g)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上述实验步骤:
 

 

 

(2)有同学认为A组的处理不够严谨,你认为应该如何修改:
 
.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
 

(3)在该研究中,矮壮素并未使植株出现矮化,其原因最可能是:
 

(4)据图分析,喷施赤霉素会使单株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含量
 
(减少、基本不变、增加).因此,为了提高黄酮类物质产量,在黄芩种植中应给出的建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
D、害虫的防治应该在大于
K
2
时对害虫进行捕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真核细胞中三种生命活动的示意图,关于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过程都有碱基互补配对
B、①②③过程都有酶参与催化
C、②过程需要三类RNA参与
D、③过程的产物需要在细胞质中加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众多的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的假说认为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施莱登施旺等人提出的细胞学说从细胞角度说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C、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实转化因子是DNA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用32P只标记亲代噬菌体,则其子代噬菌体都含31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一年生草本植物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低于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B、与其他年份相比,1975年草本植物X种群内的生存斗争程度最低
C、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草本植物X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类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精子在青春期形成,成熟的卵子在胚胎期形成
B、成熟的精子在睾丸中形成,成熟的卵子在卵巢中形成
C、精子的获能在曲细精管,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在输卵管
D、精子变形过程中线粒体聚集到尾的基部,精子穿越放射冠需要顶体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1,a表示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
 
”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
 
 
 
等.
(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
 
”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
 
.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