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B.制片前,应轻轻振荡试管后取样计数,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
C.取样时,应在每天的不同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
D.制片时,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轻盖上盖玻片以防止产生气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育才中学孔德高二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上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已经肯定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五类。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对棉花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在图甲所示的棉花植株生长发育时期,部位①的生长素浓度 部位②,且部位①产生的生长素能运输到部位②,但如果缺氧将受阻,则运输方式是 ,要想棉花丰产,就要去除 。
(2)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施,可以促使棉纤维的发生和生长,使棉纤维既多又长。研究者比较了生长素类似物喷施前后细胞内一些物质的含量,得到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
(3)如甲图③部位显示可知,此时棉花植株体内激素 含量升高,同时它还能 种子萌发,则促进 增多,两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
(4)为了延长棉花生长后期叶片的寿命,可向叶面喷施的植物激素是,收获后的水果也是使用该激素进行储存保鲜;而如果试图除去棉叶便于机械采收,可考虑使用植物激素脱落酸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杨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科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细胞中多聚合核糖体上物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为mRNA,B、C、D、e为多肽
②最终合成的B、C、D、e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③合成A的场所在细胞质,f代表核糖体
④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A. 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上海杨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科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省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5S的氨基酸而被标记
B.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长时间保温培养
C.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出现较强放射性可能是侵染时间过长
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能够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省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状态下的凤梨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可利用乙烯利促进其果实的发育,做到有计划上市
B.利用浸泡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时,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处理的时间较长
C.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成的无子西瓜与多倍体育种培育成的无子西瓜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种子萌发等,可利用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使之产生更多的α﹣淀粉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一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步增强
C.小分子物质都能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
D.抗体分泌时,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如图是其发病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