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突变体水稻叶绿素含量不足其野生型的一半,呼吸作用强度与野生型相同。在饱和光照条件(1000/μmol·m -2 ·s-1)下分别测得无氮、中氮、高氮施肥时突变体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比相同条件下野生型水稻分别高出4%、20%与39%。为探究其生理学机制,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两种水稻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气孔导度、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氮与高氮条件下,突变体水稻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但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并无显著差异,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变体水稻在弱光下光合作用速率低于野生型水稻,与其__________有关。当突变体水稻处于饱和光照条件时,三个不同氮肥水平下光合作用速率都比相同条件下的野生型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提高,表明在饱和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水稻叶绿素含量存在__________(填“冗余”或“不足”)现象;从氮元素的利用来看,突变体水稻通过__________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
【答案】突变体对胞间CO2的固定(消耗、利用)更快 叶绿素含量低 冗余 减少了合成叶绿素过程中的氮素消耗,提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量(和活性)
【解析】
实验题的做题思路需要优先确定实验目的,后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由题文可知,该实验的实验目的为探究无氮、中氮、高氮施肥时突变体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的原因,自变量为氮肥处理水平和植株类型,因变量为气孔导度和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根据实验结果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氮肥处理下,突变型的气孔导度均高于野生型;而中氮和高氮处理时,叶肉细胞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相差不大。
(1)在中氮与高氮条件下,突变体水稻其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差异不明显,只能从突变体对胞间CO2的利用更快这一角度找原因;
(2)弱光下,光照强度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突变体水稻叶绿素含量低,对光能的捕获少,因此光合作用弱。当处于饱和光照条件时,三个不同氮肥水平下突变体水稻光合作用速率都比相同条件下的野生型水稻的光合作用速率有显著提高,表明在饱和光照条件下野生型水稻叶绿素含量存在冗余,而突变体水稻通过减少合成叶绿素过程中的氮素消耗,提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量和活性,从而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为小型昆虫且表现为聚集分布,要估算其种群密度常用______法,该方法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_。
(2)若甲和乙为捕食关系,则________是被捕食者;乙种群在t4和t5时的年龄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
(3)甲、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时间段分别是___________。
(4)甲为害虫,防治甲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时进行;乙种群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时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的示意图,图中△右侧的数值为某种有毒物质的浓度(百万分之一),其他数值表示能量的多少,单位为kJ/ (cm2.a)。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可看出,该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总值为 _____。
(2)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其余的能量最终以___ 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具有_____的特点。该有毒物质在A-B-C中浓度逐级升高,这种现象称为 ____。
(3)D是 ___,通过它们的作用,该生态系统实现了_____。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 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
(2)若D是胰高血糖素,对肝脏细胞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_______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_____向传递的。
(4)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此过程中,免疫系统将Ach受体当做__________进行攻击,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____________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画出三幅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C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若图1、图2、图3完整表示碳循环,需补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
C.图2中A、B、D、E构成群落,碳在其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
D.三幅图中生产者都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至少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种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第一组使用杀出剂;第二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下列分析与实际不符的是
A.杀虫剂处理可改变螺旋蛆蝇种群进化的速率和方向
B.若更换杀虫剂的种类改变了选择方向可提高防治效果
C.从长期来看第二种方法防治效果更好
D.电离辐射诱导S螺旋蛆蝇产生雄性不育的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一个人患乙肝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B. 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C. 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
D.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接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