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 |
B. | 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一14C3一(14CH2O) | |
C. | 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有可能出现14C2HsOH | |
D. |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
分析 题目综合考查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添加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具体考查知识点有:用15N标记丙氨酸,探究分泌性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用14CO2探究光合作用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利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研究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变途径,揭示呼吸作用的机理,例如,用18O标记的氧气(18O2),生成的水全部有放射性,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无放射性,即18O→H218O.
解答 解:A、利用15N标记某丙氨酸,如果是分泌蛋白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如果不是分泌蛋白也可以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A错误;
B、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在光合作用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B正确;
C、给水稻提供14CO2,14C在水稻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6H12O6,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进行无氧呼吸时,14C6H12O6会分解形成14C2H5OH,C正确;
D、关于呼吸作用元素的去向分析:
所以18O2标记以后放射性元素首先出现在水中,但是水又可以作为反应物,如果水作为反应物,那么放射性元素又可以出现在二氧化碳中,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以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为素材,考查分泌蛋白、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泌蛋白的过程,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它们所属的结构依次可能是叶绿体膜、核膜、线粒体膜 | |
B. | 若②与硅肺的形成有关,则②为液泡 | |
C. | 若③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则它与抗体的合成、分泌有关 | |
D. | 若该细胞为根尖分生区,则含有DNA的结构有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蓝藻细胞内的核糖体与细菌的细胞壁 | |
B. | 细菌体内的基因与细胞膜 | |
C. | 骨骼肌细胞内的线粒体与染色体 | |
D. |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与动物细胞中的糖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 |
B. | 该溶液浓度比细胞内液浓度低 | |
C. | 水分进出该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 |
D. | 将涨大细胞置于清水中可使细胞复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雌株 | 雄株 | |
高秆 | 360 | 360 |
矮秆 | 120 | 1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
B. | 甘油分子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是自由扩散 | |
C. | 氨基酸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消耗ATP | |
D. | 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内核糖体只附着内质网上 | |
B. | 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 |
C. |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 |
D.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较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先用低倍镜(16×10)找到计数室所在的位置 | |
B. | 根据血球计数室选取5个(或4个)中方格中的菌体进行计数 | |
C. | 每个小方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 | |
D. | 如遇酵母出芽,芽体无论大小都计两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仲元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4。该动物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其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分别为( )
A.12、48 B.24、48 C.24、24 D.48、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