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探究主题 | 实验试剂 | 预期实验结果 | 结 论 |
甲 |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脂肪 | 苏丹Ⅲ染液 | 被检测液体出 现橘红色 | 不含有脂肪,但可 能含有固醇 |
乙 |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 被检测液体出 现砖红色 | 含有蛋白质,但含 量少于淀粉 |
丙 | 某“奶片”是否添加淀粉 | 碘液 | 被检测液体出 现蓝色 | 含有淀粉,不含有 蛋白质 |
丁 | 某“无糖”无色饮料 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 斐林试剂 甲液和乙液 | 被检测液体出 现砖红色 | 一定含有还原糖, 但不一定是葡萄糖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均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两者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解答 解:A、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实验结论为含有该“色拉油”含有脂肪,A错误;
B、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且淀粉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B错误;
C、淀粉遇碘液变蓝,某“奶片”用碘液检测后出现蓝色,说明该“奶片”含有淀粉,但不能说明该“奶片”不含蛋白质,C错误;
D、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本尼迪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pH的相对稳定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直接调节的,不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 | |
B. | 血液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 | |
C. |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 |
D. | 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主要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而降低机体的体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 B. | 外负内正→外正内负 | ||
C. | 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 D. | 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段和c段以相同比例吸收水和溶质 | |
B. | b段升支的重吸收特点是能促进水的重吸收 | |
C. | 葡萄糖被主动重吸收的部位主要在b、c段 | |
D. | d段调节尿浓度,高的ADH使渗透压接近于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Y与R走向一极,y与r走向另一极 | B. | Y与r走向一极,y与R走向另一极 | ||
C. | Y与y走向一极,R与r走向另一极 | D. | 走向两极的均为Y、y、R、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①④⑤⑥ | C. | ①②④⑤⑥ | D. | ①②③④⑤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岛素可通过促进图中过程②、③、⑤而降低血糖 | |
B. | 甲状腺素可促进图中生理过程:A→乙酰辅酶A→CO2+H2O | |
C. | 肝细胞合成的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运出肝细胞 | |
D. | 肝细胞将多余的甘油三脂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
B. |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 |
C. | 构成生物膜的成分均含有是脂质、蛋白质、糖类 | |
D. |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