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神经元网络结构示意简图,图中神经元①、②、③都是兴奋性神经元,且这些 神经元兴奋时都可以引起下一级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兴奋。和神经细胞一样,肌肉细胞在受到适宜的剌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
请回答:
(1)给神经元③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③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___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导致神经元①产生兴奋。
(2)若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但骨骼肌却没收缩;再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骨骼肌发生收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激,在C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有人认为这是A处产生的兴奋由神经元②传递给了神经元①的结果,这种说法正确与否_______(“正确”、“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胶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获得优良性状的纯合体,将基因型为Bb的花生逐代自交,且逐代淘汰bb,有关该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b产生的两种精子(或卵细胞)的比例为1:1
B. Bb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
C. 若通过单倍体育种方式可得到100%的纯合体
D. 育种过程中发生了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A. 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结现象
C. 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 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某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Ⅰ-2无乙病基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 II-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8
D. 设H-4与一位正常男性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A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黑羊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羊
B.F1黑羊的基因型与亲代黑羊的基因型相同
C.F2黑羊的基因型都与F1黑羊相同
D.白色是隐性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眉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 稳态的实现需要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的共同调节
C. 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运动的必要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 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 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 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 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二(普通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将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蝉为一级消费者,属第二营养级
B. 鹰的迁入降低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D. 树林中的食物链以腐食食物链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的自我更新
B. 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体抵御外界病原体
C. 人的红细胞的凋亡速率大于白细胞
D. 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