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人在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导致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导致尿量增多.
3、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
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使酶磷酸化,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据图示可知,X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故为下丘脑.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D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E为抗利尿激素.
解答 解:(1)X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名称是下丘脑.
(2)在体温调节中,B代表的激素名称是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激素B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通过(负)反馈调节,将抑制激素A、C的分泌.
(3)D代表的激素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变化(高的血糖水平或低的血糖水平)可直接影响其分泌量,调节血糖平衡.
(4)E是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当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2)甲状腺激素 (负)反馈调节
(3)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高的血糖水平或低的血糖水平) 血糖平衡
(4)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识记不同激素的生理功能,从而确定结构的名称和激素的名称.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 | |
B. | 分泌蛋白的分泌借助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完成 | |
C. | 此图所示各种膜中糖蛋白含量最高的可能是① | |
D. | 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是在生物膜表面进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中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 |
B. | 图乙过程的细胞有细胞周期,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 |
C. | 图乙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图丙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 |
D. | 若图丙为减数分裂,则处于BC时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c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 | |
B. | 基因片段中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 | |
C. | 基因的载体只能是染色体 | |
D. | 一个基因转录时其两条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 |
B. | A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Ⅰ可以用于生产的占$\frac{1}{3}$ | |
C. | B组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 |
D. | C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γ射线处理大量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杂交组合 | F1 | F2 | |||
♀(♂) | ♂(♀) | 正常株 | 矮秆株 | 正常株 | 矮秆株 |
纯合品系1 | ×甲 | - | + | 87 | 252 |
纯合品系2 | - | + | 79 | 249 | |
纯合品系3 | - | + | 93 | 299 | |
纯合品系1 | ×乙 | + | - | 218 | 67 |
纯合品系2 | + | - | 166 | 78 | |
纯合品系3 | + | - | 254 | 76 | |
纯合品系1 | ×丙 | + | - | 201 | 61 |
纯合品系2 | + | - | 273 | 79 | |
纯合品系3 | + | - | 214 | 7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可以自由流动 | |
B. | 水是构成叶肉细胞的重要化合物之一 | |
C. | 用于留种的晒干种子中不含自由水 | |
D. | 自由水可作为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