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原因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4)设计表格处理实验数据.
时间
次数
1234567
1
2
3
平均值
(5)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2×107个.
(6)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研究实验的课题.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溶氧量)的变化关系.
(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单选)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10510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frac{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分析 本题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则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解答 解:(1)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酵母菌呈“S”型增长.
(2)该实验需要检测酵母菌数量变化,在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进行重复实验.
(3)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培养过程中会沉在试管的底部,因此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5)在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的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16×50÷(2×2×0.1×10-3)×10=2×107个.
(6)在该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确定一个研究实验的课题: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溶氧量)的变化关系.
(7)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frac{K}{2}$时增长最快,A正确;
B、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相对而言,试管Ⅲ的培养条件最好,其次是试管Ⅰ和Ⅱ,最后是试管Ⅳ.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B错误;
C、相对于试管Ⅱ而言,试管Ⅲ中培养液体积较大,利用酵母菌生存,因此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C正确;
D、相对于试管Ⅱ而言,试管Ⅳ中起始酵母菌数量较多,其种群数量先达到K值,也先下降,D正确.
故答案为:
(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相对减少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需要
(3)使酵母菌均匀分布;适当稀释后再计数  
(5)2×107
(6)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溶氧量)的变化关系  
(7)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等;还要求考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对实验进行修善,并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DNA的是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b.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乙,该细胞称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丙,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的是甲.
(3)图2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A.增加、减少B.减少、增加C.减少、增加D.增加、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A、图B、图C和图D分别表示四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图D,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最显著特点是无细胞结构.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培养病毒,病毒不能(能/不能)进行生命活动及增殖,原因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属于原核细胞的是图B,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如果上图有一个是人体细胞,则应为A图.
(3)“发菜”细胞结构与图B所示相似.“发菜”属于生产者的原因是它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若图A表示能分泌某种蛋白质的腺细胞,且已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了该细胞中用于合成该分泌蛋白的某种氨基酸,则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首先检测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1]核糖体.为此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7]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的富含维生素C的二倍体(2N=58)小野果.如图是某科研小组以大量的野生猕猴桃种子(aa)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猕猴桃无籽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培育过程用到多种不同的育种方式
B.③⑦过程可以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
C.⑤过程得到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174
D.⑥过程是基因工程育种,可以直接定向改变生物,培育新品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镜检结果如下图所示.
根据此实验,可知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约为(  )
编号蔗糖溶液浓度细胞状态
10.1M
20.2M
30.3M
40.4M
A.0.2-0.3 MB.0.1-0.2 MC.0.3-0.4M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  )
①蓝藻 ②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 ④乳酸菌 ⑤醋酸杆菌 ⑥支原体 ⑦噬菌体.
A.①②④⑤B.⑥⑦C.③⑥⑦D.②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正确用药不仅能消除或减轻病症,还能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作用;不正确的用药方法,既不能发挥全部的药效,又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不能(填“能”或“不能”)起作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一同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长期过量摄入,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3)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体液免疫下降的原因是T细胞减少,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对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弱,导致产生的抗体量下降.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患者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受影响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德兴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盒上印有以下资料(见右框),对资料中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B.在60℃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洗衣粉不适合洗涤丝绸面料衣物

D.这种洗衣粉对衣服上油渍也能较易清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