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的暗-明-暗三层结构分别对应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 |
B. | 红、绿荧光标记人、鼠细胞融合证明了膜上的磷脂分子都处于运动状态 | |
C. | 流动镶嵌模型表明了生物膜在结构上是不对称的 | |
D. | 所有生物膜的结构和功都是相同的,如糖蛋白都是位于膜的外侧并具有识别作用 |
分析 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 解:A、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的暗-明-暗三层结构分别对应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A正确;
B、红、绿荧光标记人、鼠细胞融合证明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处于运动状态,B错误;
C、流动镶嵌模型仅说明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C错误;
D、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似的,不完全相同,如只有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细胞器膜和核膜上都没有糖蛋白,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了解生物膜的探究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得出的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一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靶器官 | |
B. | 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相关信息 | |
C. | 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进行具微量高效的特点 | |
D. | 激素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体内需不断产生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甜”是显性 | B. | “非甜”是显性 | C. | 子粒混杂 | D. | 与传粉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的类型都相同,②的类型分别是2种、2种、1种 | |
B. | ②的类型都有2种,③的类型分别是4种、8种、4种 | |
C. | 由图示结构形成的大分子类型分别是1种、2种、1种 | |
D. | 由图示结构形成的大分子都是双链且具有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 | |
B. | 分离色素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并在滤纸上扩散最快的色素带呈橙黄色 | |
C. | 画滤液细线时为防止色素过淡需要迅速的多画几次 | |
D. | 本实验结果可以说明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图甲可知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
B. | 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
C. | 图乙可表示甲图中C点时刻经济鱼类年龄组成 | |
D. | 图甲中D点时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K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麦田除草--脱落酸 | B. | 增加芦苇的产量--赤霉素 | ||
C. | 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乙烯 | D. | 获得无子番茄--细胞分裂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