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则在该食物网中,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少增加( )
A. B. C. D.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保山市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直接氧化体内有机物
B.使丙酮酸氧化分解生成CO2
C.第二阶段与氢结合形成水
D.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氢结合形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子代有4种表现型 | B. | 子代有5种表现型 | ||
C. | 中等红色的比例是$\frac{3}{8}$ | D. | 深红色与白色比例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 过程,②表示的是 关系,过程③表示的生理活动主要是在细胞内 中完成的.④表示的是 作用.
(3)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代谢中产生的 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 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有(答出一项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山坡25年前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树龄树种 | 1﹣2 | 3﹣4 | 5﹣6 | 7﹣8 | 9﹣10 | 11﹣12 | 13﹣14 | 15﹣16 | 17﹣18 | 19﹣20 | 21﹣22 |
赤杨 | 0 | 2 | 5 | 8 | 12 | 20 | 25 | 19 | 14 | 9 | 4 |
栎树 | 21 | 15 | 12 | 10 | 7 | 4 | 2 | 0 | 0 | 0 | 0 |
松树 | 0 | 0 | 0 | 5 | 7 | 11 | 13 | 10 | 5 | 3 | 2 |
杜鹃 | 2 | 2 | 3 | 1 | 3 | 3 | 4 | 1 | 3 | 2 | 1 |
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C.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
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代谢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是消费者,同化作用类型只有异养型
B.植物都是生产者,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C.细菌大多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D.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必要的生物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蚕豆和辣椒都需要依靠昆虫传粉,都能够产生果实和种子.上述两种植物的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的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够形成无子果实,产量影响不大
B.辣椒形成无子果实,产量影响不大,蚕豆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明显
C.两种植物均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都很大
D.辣椒形成无子果实.产量影响不大,蚕豆不能形成无子果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