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甲: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率,0-b种群增长率先增加,b-c种群增长率减少为0,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数量为$\frac{K}{2}$时.
分析图乙:A是生产者、B为分解者、CD是消费者.
解答 解:(1)由于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增长最快),因此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大黄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则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
(2)海洋鱼类由于食物不同,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牡蛎等,该过程称为群落的演替.
(3)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A和B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4)图乙中,A是生产者、B为分解者、CD是消费者,因此食物链为A→D→C;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frac{1.5{×10}^{6}}{2.7{×10}^{6}}×100%$=18%.
(5)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海洋的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就低.
故答案为:
(1)b 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增长最快) 标志重捕法 被标记的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因标记使其个体的存活率降低等合理即可等)
(2)垂直 (群落的)演替
(3)碳循环(物质循环)
(4)A→D→C 18%
(5)抵抗力稳定性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掌握S型曲线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识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及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 | |
B. |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参与 | |
C. | 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进入该细胞需要ATP提供能量 | |
D. |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957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 |
B. |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 |
C. | 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 |
D.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①是糖蛋白 | |
B. |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 | |
C. |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主要与①有关 | |
D. | 温度会影响协助扩散的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要得到标记噬菌体,可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 | |
B. | 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 | |
C. | 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 | |
D. | 若用32P标记细菌DNA,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酵母菌的细胞自噬启动机制故障可能与Atg13不能正常表达有关 | |
B. | 细胞自噬与溶酶体密切相关,该细胞器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 |
C. | 癌细胞的表面因糖蛋白增多,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 | |
D. | 酵母菌的呼吸产物中一定有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