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 |
B. |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frac{K}{2}$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 |
C. | 图⑨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 |
D. | 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
分析 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曲线④表明,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扰(种群数量大于$\frac{K}{2}$)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维持平衡的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
解答 解: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导致牧草减少,使动物种群数量减少,A正确;
B、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维持种群数量在$\frac{K}{2}$左右,使害虫种群快速增长,则达不到理想效果,B正确;
C、图③中c点后该种群灭绝,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正确;
D、若图②所示为湖泊中草鱼的数量,b点后的变化与空间、营养等环境因素有关,使得环境容纳量增加,而繁殖能力受到环境容纳量的限制,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 | |
B. | 若图1表示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则A、B在融合前需分别用不同的荧光标记膜上的蛋白质,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到D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C. | 若图2中B是脱分化,C是再分化,则a形成d的过程细胞在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等方面发生了稳定性差异 | |
D. | 若图2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是乙细胞 | |
B. |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细胞 | |
C. |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
D. | 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吸收氧气 | |
B. | 细胞对大分子物质的“胞吐”的过程可以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 |
C. |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浓度降低 | |
D. |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由线粒体基质进入细胞质基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2ab | B. | a+b | C. | 1-(1-a)×(1-b) | D. | a×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乙、丙皆为微量有机物 | B. | 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 ||
C. | 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 D. | 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的吸收等 | |
B. | 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 |
C. | ⑤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 |
D. | 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