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各营养级的不同种群[表中数据单位:l02kJ/(m2?年)].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体内贮存的能量 呼吸消耗的能量
16.74 4.54 12.2
70 15.8 54.2
930 229 701
69.5 20 49.5
1.674 0.4 1.274
(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上表种群中的
 
,若该生态系统的面积为l04m2,那么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
(2)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
 
条,其中乙与丁的关系是
 
.由于某种原因使物种乙灭绝了,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发生改变,则最终戊的数量会
 
,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
 

(3)在甲、乙、丙、丁、戊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中,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假如戊种群有机物的总质量为180kg,那么丙种群有机物的总质量应有
 
kg才能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并且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因此丙是第一营养级,乙和丁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戊是第四营养级,这样该食物网中就有两条食物链.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传递率不能过低,过低则不足以满足生物的生存.因此在计算最后一小问时,首先计算出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然后逆推算出总能量.
解答: 解:(1)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所以丙是第一营养级,乙和丁是第二营养级,甲是第三营养级,戊是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一年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930×l02×l04=9.3×108KJ.
(2)由于乙和丁均为第二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有两条食物链,它们之间属于竞争关系.如果物种乙灭绝,则物种丁的数量会上升,它会替代物种乙,并且生态系统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发生改变,因此最终戊的数量会基本不变.由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减少,导致营养结构变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也会降低.
(3)乙和丁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kJ/(m2.年),甲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年),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同理依次可以算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2%,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0%.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丙种群有机物的总质量应有=180÷10%÷12%÷15%=100000KJ.
故答案为:
(1)丙                   9.3×108KJ 
(2)两条   竞争   基本不变    降低
(3)15%     105KJ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中表格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一个新的区域内迁入一蜗牛种群,蜗牛被鸟类捕食.蜗牛有两种性状---有条纹和无条纹,研究人员对该地区活着的蜗牛和破损(死亡)的蜗牛壳进行计数,数据如表所示.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
有条纹 无条纹
活着 264 296
破损 486 377
总数 750 637
A、有条纹的蜗牛更容易被鸟类捕食
B、几个世代后,控制无条纹的基因频率增加
C、鸟类捕食决定蜗牛进化方向
D、有条纹的蜗牛与无条纹的蜗牛种间竞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是因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引起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纤维素、血红蛋白、控制细胞中RNA聚合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C、麦芽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D、葡萄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频率)(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人工免疫是人类战胜传染病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三次革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100多年前巴斯德开创了以炭疽病疫苗、狂犬病疫苗为代表的第一次疫苗革命,这类疫苗是用
 
制成的.
【2】第二次疫苗革命使疫苗的研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如用基因工程制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作为疫苗用于临床接种,从而使疫苗的研制进入到
 
水平,此类疫苗较第一次研制的疫苗的最大优点是
 
.但此类疫苗需低温保存,原因是
 

【3】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DNA疫苗被称为第三次疫苗革命,DNA疫苗预防传染病的机制如图所示.
(1)该过程首先是获取
 
作为目的基因与质粒进行体外重组后,注入人体.(2)图中B物质为
 
.(3)与第二次疫苗革命相比,第三次疫苗的优点是
 

【4】第二、第三次免疫革命中都运用到
 
技术,表现出现代生物技术推动了免疫学的发展.
【5】简述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免疫力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产物,如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清除过氧化产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处理+培养温度   SOD活性(U/g.min)   MDA (umoVg)
1     25℃的蒸馏水浇灌+25℃     7.3     29.4
2     9.4     34,3
3 5℃的0.5mmol/L水杨酸浇灌+5℃     10.3     33.8
4 5℃的1.Ommol/L水杨酸浇灌+5℃     11.6     33.0
5 5℃的1.5mmol/L水杨酸浇灌+5℃     13.6     31.5
6 5℃的2.0mmol/L水杨酸浇灌+5℃     8.5     34.8
7 ②水杨酸浇灌+5℃     7.9     35.4
8 5℃的3.0mmol/L水杨酸浇灌+5℃     6.5     35.7
请回答:
(1)低温迫使植物产生大量MDA,这些MDA会破坏细胞的脂质,由此可知低温伤害的细胞结构主要是
 

(2)表中①是
 
,②是
 

(3)实验中,目的是
 
.在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含量迅速下降的激素是
 

(4)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2点).
(5)请根据5℃条件下实验结果画出SOD活性与水杨酸浓度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6)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
 
;②水杨酸处理对冷胁迫下水稻幼苗抗冷性存在“两重性”的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问题.

如图中A~E表示5种细胞器,①~④表示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的4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甲~丁表示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写数字或编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
(1)能够合成③物质的细胞器有[
 
].
(2)具有物质①的细胞器是[
 
].
(3)①~④中,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是[
 
];
(4)物质③与④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区别是
 

(5)丙反应和丁反应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丙反应中产生的[H]作用是
 

在同一细胞中丙反应产生的O2到图丁参加反应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6)与乙反应有关的细胞器是[
 
],说明该细胞器中进行乙反应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导致土壤污染.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稀释土壤浸出液时,应在
 
附近操作.
(2)要在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营养成分和用途分析,上述培养皿应该是
 
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该除草剂.培养基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操作是
 

(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常采用的方法是
 

(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5)科研人员用放射线处理该细菌获得两个突变株A和B,然后对A和B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接种的菌种 一般培养基 实验处理及结果
A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甲,能生长
B 不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乙,能生长
A+B 能生长 不添加营养物质甲、乙就能生长
突变株A不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的直接原因是突变株A缺乏合成营养物质甲所需要的
 
.突变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中就能生长,最可能原因是A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甲,
 
可以提供;B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乙,A可以提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