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具体是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
(5)由细菌提供的复制噬菌体自身DNA必需具备的条件是:原料、能量、酶.
(6)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其遗传情况不(填是或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分析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这样就可以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采用该实验方法可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具体是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
(2)噬菌体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增殖.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上述实验中,由于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故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用32P标记一噬菌体,让此噬菌体去侵染含31P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检测到有128个噬菌体放出,根据半保留复制的原则,所释放出的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只有2个,含31P的噬菌体有128个.因此含32P的噬菌体与含31P的噬菌体的比例为2:128(1:64).
(5)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6)新合成的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出很多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子代噬菌体,不属于有性生殖,故其遗传情况不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DNA    DNA    蛋白质
(2)大肠杆菌      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不能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4)2:128(1:64)
(5)原料、能量、酶
(6)不
(7)DNA是遗传物质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D是核苷酸基本元素组成是C、H、O、N、P;SARS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核糖、磷酸、A、U、C、G.
(2)物质C的不同取决于R基的不同,其结构简式是;现有C若干个,在合成含有3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203个.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淀粉.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主要是由图中的G和H构成(填字母代号).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较多的是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分子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葡萄糖分子进入肝细胞时是顺(顺/逆)浓度梯度进入肝细胞的,同时需要膜上的蛋白质(载体蛋白)协助才能进入,因此,葡萄糖分子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2)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的结果.
(3)该载体不能运送氨基酸分子进入肝细胞,体现了载体具有特异性(专一性)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可表示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X和Y所代表的元素分别肯定含N、N、P.
(2)a 是氨基酸,a→A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是-CO-NH-.
(3)b是核苷酸,共8种,B是核酸.若构成b的碱基是T,则b的全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B2(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基本单位.
(4)B1与B2组成成分的不同表现在五碳糖不同,碱基不完全相同.
(5)仅由A、B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扦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茵转移到含l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I和Ⅱ),用某种离心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甲、乙所示.请分析:

(1)由实验结果可推测第一代(I)细菌DNA分子中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
(2)如图丙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请据图回答:
①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②脱氧核糖和磷酸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如该DNA分子的平面结构为某基因的一部分,该基因中有15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600个,该基因连续复制3次,其需游离的胞嘧啶6300个.该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完全显性).图丁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A,人类红绿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
A.0、$\frac{1}{4}$、0     B.0、$\frac{1}{4}$、$\frac{1}{4}$     C.0、$\frac{1}{8}$、0    D.$\frac{1}{2}$、$\frac{1}{4}$、$\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乙图是甲图中d(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兴奋传至a点时,膜内电位为正、膜外电位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2)兴奋不能由N传到M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a、c、d、e(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电表指针偏转2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眼虫是一种含有叶绿体的原生动物:据此,某同学认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杂交的:他设计了一个具体的实验方案如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方案中,步骤A为除去细胞壁得到的原生质体.
(2)植物材料经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诱导该过程的关键物质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将细胞悬液置于含95%空气加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一般选用传代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用于诱导融合,因为它们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4)诱导细胞融合的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甘肃兰州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A.基因的重新组合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基因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甘肃嘉峪关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