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图2表示细胞呼吸时气体交换的相对值的情况,图3表是氧气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些植物细胞中可以同时发生图1所示的所有过程
B.图3中能表示氧气浓度对人体呼吸速率的影响
C.图3中C点时细胞的呼吸方式与图2中氧浓度为d时一致
D.图2中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中能通过图1所示①②过程产生CO2和H2O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B.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D.控制人口“J”型模型中的λ参数可实现人口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斜率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铜陵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图中序号代表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 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③可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也可能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D. 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其构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0.16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D.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0.16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最新研宄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有关
B.核膜包含两个磷脂双分子层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复合物数量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D.房颤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上10.16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
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上10.16周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会因失水过多导致 ( )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