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肥胖已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是预防肥胖的途径之一。科研人员以3T3-L1前脂肪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相关物质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相关问题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可通过检测细胞内脂肪粒的数量来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脂肪粒时,可用_________染液将其染成红色。
(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检测发现,用发酵大麦提取物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内相关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据此推断,发酵大麦提取物影响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苏丹Ⅳ 提取物的种类和浓度 在0—400ɡ/ml范围内,随两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发酵大麦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更强 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解析】
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大麦提取物是否发酵(种类)、提取物的浓度,因变量是细胞分化的程度;提取物的浓度为0的为对照组,细胞分化程度最高;在0400μg/mL之间,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分化程度逐渐降低,说明提取物对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且同种浓度的发酵大麦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更强。
(1)细胞分化指的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提取物的种类和浓度;根据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0400μg/mL之间,随两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条件下,发酵大麦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更强。
(4)用发酵大麦提取物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内相关mRNA量明显下降,说明发酵大麦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来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开始后观察着色滴的变化。
(1)20%NaOH的作用为__________。在装置中分别放置100粒萌发的小麦种子,如果装置1中的着色滴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装置2中的着色滴不移动,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装置2中的着色滴移动一段时间后向右移动,且移动速度逐渐加快,原因是小麦种子________。此时萌发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①②④与班氏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③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固定不动的
D.①可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是两种细胞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1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
B. 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C. 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D. 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的生物,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发展进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人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人体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膜面积的变化图,图3为人体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途径(横线上填文字,括号内填图1中序号)。
(1)图1中“9”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不能直接分解葡萄糖但能释放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图中合成图3代谢途径①所需物质的场所是(_________)。
(2)如果图1细胞能发生图3所示的代谢过程,则该细胞为人体的___________,该细胞合成的甘油三脂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输送至血液。促进①②④过程进行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 。
(3)若图1是一个暂不增殖细胞,人体免疫系统中属于这类细胞的有____________(写2种)。当该细胞恢复增殖能力进入细胞分裂M期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将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化是___________,此前核内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通过观察发现合成的含35S的蛋白质在细胞的结构间移动过程中,会使几种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请写出图2中1、2、3依次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I.下图1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六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I~Ⅵ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回答
(1)图1中 I~Ⅵ 的生物共同具有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判定图1中 I 所示的是动物细胞而不是高植物细胞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I是一种嗅觉细胞,它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中②和⑥在膜结构上的不同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4)若图1中的I是一种干细胞,则由I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必须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分裂。若图1中 I 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③所起的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有研究显示,引起图1中I所示细胞代表的生物产生肿瘤的生物致癌因子是图1中6类生命形态中的[ ]______________。
(6)图2中图A、图B在其上发生的生理过程,除了产生图中所示的物质外,同时还能产生______________等物质。
II.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图3所示,其中①为土壤样品。请回答:
(7)如图3,②中的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作为碳源;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8)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要进行倒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
III.水华与蓝细菌爆发有关。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细菌的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图4,图中①~⑥表示实验步骤。请仔细读图并分析回答:
(10)不同于硅藻,蓝细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4中①过程培养基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的条件适宜温度和_________等。
(11)图4中⑤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
(12)蓝细菌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④过程调节
C.如果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效应器最终为图中的组织
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以主动运输的形式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侧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