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如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I表示,起对照作用
B.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Ⅱ表示,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
C.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Ⅲ表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但含量与正常人相同
D.尿崩症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尿量偏大

分析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分析曲线可知图中曲线Ⅰ代表正常人,因尿液渗透压较高;曲线Ⅱ和Ⅲ代表患者,尿液渗透压较低,曲线Ⅱ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说明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的,故为中枢性尿崩症;曲线Ⅲ为肾性尿崩症,因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并未改变,与正常人相比抗利尿激素反而偏高.

解答 解:A、正常人禁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渗透压升高,因此图中曲线Ⅰ表示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其对照作用,A正确;
B、中枢性尿崩症注射抗利尿激素仍然能够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液渗透压升高,因此曲线Ⅱ可以表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B正确;
C、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较正常人的偏高,C错误;
D、由于尿崩症患者排出的是低渗尿液,因此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尿量偏大,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要能识记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和曲线的走势判断正常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请回答:

(1)图甲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激素)-免疫调节网络;图中的激素和递质的生理效应体现了细胞膜有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传递)的功能.
(2)由图甲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可能原因是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图乙为过敏反应示意图.医学上进行脱敏治疗:将主要抗原物质制成一定浓度的浸出液,以注射、含服等方法输入病人体内,促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达到免疫耐受.脱敏治疗的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图乙中抗体与正常人体内抗体的分布的区别是:正常人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图乙中(过敏反应)的抗体吸附在(某些)上皮细胞的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图1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图2中红色液滴向右移.酵母菌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使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酵母菌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时,一般是界定中(大、中、小)方格范围中的酵母菌数量.具体观察时,数目太多很难清点,需要对培养液作适当稀释.
(3)研究中发现,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在一段时间内呈“S”型曲线增长.若继续培养,发现酵母菌数量会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有营养物质消耗、代谢废物积累、pH发生改变.
(4)在果酒的工业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后再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先供氧,以促进酵母菌的繁殖,使酵母菌的数目快速增加,然后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导致细胞衰老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C.细胞凋亡,有的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D.癌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周期缩短,核仁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验证某种中药牙膏是否像其广告宣传的一样具有较强的抑菌功效,老师带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①用无菌水漱口,向漱口液中加入适量的该中药牙膏;
②配制牛肉膏蛋自胨固体培养基;
③将上述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并进行菌落计数.
请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培养基中牛肉膏的作用主要是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磷酸盐、维生素、氮源等营养物质;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
(2)如何证明所用培养基已经彻底灭菌?对未接种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如无菌落出现,则证明培养基灭菌彻底.
(3)本实验样品接种时最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方法.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长出菌落,每一个标准菌落来源于样品中的一个活菌.
(4)请指出本实验设计中的一个明显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将漱口液分为两份,一份加牙膏,一份不加牙膏分别接种培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污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两部分.
(2)图中丙所代表的成分是消费者,乙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作用、分解者利用、未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
(3)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循环往复.
(4)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苦草、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5)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这一能力的机制是负反馈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细胞经变形后,高尔基体发育形成精子的顶体
B.不同种动物的精子形态相似,但大小不同,体型越大的动物精子越大
C.卵母细胞发育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
D.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是在出生前完成的,这是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如图是某家系发育型青光眼的系谱图.

(1)发育型青光眼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如图系谱推断,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检查发现,发育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与M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Hela细胞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和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表:
(G:绿色荧光蛋白基因;R: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正常人M蛋白基因;M-:青光眼患者M蛋白基因;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1组2组3组4组5组6组
导入Hela细胞的质粒(局部)

荧光检测细胞内有红色荧光有绿色荧光有红色荧光有绿色荧光有红色荧光有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
培养液无荧光无荧光有红色荧光有绿色荧光无荧光无荧光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是b和d.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Taq酶  d.限制酶  e.逆转录酶
(3)根据如表推测,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M蛋白不能(“能”或“不能”)正常分泌到细胞外,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4)如表中第4组、5组、6组组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5)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出现异常的原因,研究者提取了M-基因进行测序,然后与M+基因进行比对,其结果如下:

分析可知,患发育型青光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由C∥G变成了T∥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所示是某一性别为雄性的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4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是A.
(2)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在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图A和B.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为精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