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研究者取野生型小鼠(Ⅰ++)的胚胎干细胞,转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定向突变Ⅰ+基因(结果如图1),再将突变的胚胎干细胞移回野生型小鼠胚胎,培育出带突变基因(Ⅰ-)的杂合子小鼠.

(1)将外源DNA片段导入胚胎干细胞后,需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以筛选得到突变的胚胎干细胞
(2)用此杂合体小鼠与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实验,并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如图2.
①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外显子2和neor基因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I基因的功能是与生长发育(性状)有关.
②分析系谱图不能(能/不能)判断Ⅰ+、Ⅰ-基因的显、隐性.
③只有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父本/母本)时,杂合子小鼠才表现出发育迟缓,由此推测来自母本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④提取小鼠体细胞的总RNA,加入Actin基因(编码细胞骨架蛋白)和neor基因的RNA探针,之后加入RNA酶水解单链RNA.若探针能与细胞样品的RNA结合成双链RNA则不被酶水解而保留,电泳分析时呈现明显条带(在记录实验结果时,有明显条带用“+”表示,无明显条带用“一”表示).请将支持③推测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ⅰ、ⅱ、ⅲ处.
野生型小鼠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
Actin基因的RNA探针+++
neor基因的RNA探针ⅰ-ⅱ+ⅲ-
(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发育迟缓型=1:1.

分析 1、根据比较Ⅰ+、Ⅰ-基因,发现Ⅰ+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被替换成neor基因序列,基因就会不变为Ⅰ-基因.因此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外显子2和neor基因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判断是否含有Ⅰ+或Ⅰ-基因.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后代出现发育迟缓、体型瘦弱型或出现正常发育的,因此可判断出:I基因的功能是与生长发育有关.
2、分析系谱图,发现杂合子小鼠既有体型正常的,又有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所以也无法判断Ⅰ+、Ⅰ-基因的显、隐性.根据遗传系谱图发现:F1→F2或F2→F3或F3→F4中,父本如果有突变基因,也就是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杂合体,子代杂合体就会是发育迟缓、体型瘦弱型,母本是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杂合体,后代不会出现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杂合体,可推断出突变基因来自于父本.

解答 解:(1)根据题干“入含neor基因(新霉素抗性基因)的DNA片段”,可以推断出:需用含新霉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如果细胞存活,说明具有抗新霉素的功能,是突变的胚胎干细胞;如果不能存活,说明不是突变的胚胎干细胞.
(2)①根据比较Ⅰ+、Ⅰ-基因,发现Ⅰ+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被替换成neor基因序列,基因就会不变为Ⅰ-基因.因此检测小鼠的基因型,需根据外显子2和neor基因序列设计DNA分子探针,判断是否含有Ⅰ+或Ⅰ-基因.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推测,后代出现发育迟缓、体型瘦弱型或出现正常发育的,因此可判断出:I基因的功能是与生长发育有关.
②分析系谱图,发现杂合子小鼠既有体型正常的,又有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所以也无法判断Ⅰ+、Ⅰ-基因的显、隐性.
③根据遗传系谱图发现:F1→F2或F2→F3或F3→F4中,父本如果有突变基因,也就是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杂合体,子代杂合体就会是发育迟缓、体型瘦弱型,可推断出突变基因来自于父本;而母本是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杂合体,后代不会出现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杂合体,由此进一步推测来自母本的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
④野生型小鼠的基因型为Ⅰ++,无突变基因,不会转录出相应的mRNA,因此不能与netr基因的RNA探针配对,即i为-;突变基因来自父本的杂合子小鼠,含有突变基因,会转录出相应的mRNA可以与与netr基因的RNA探针配对,呈现出明显条带,即ⅱ:+;突变基因来自母本的杂合子小鼠,因I基因在体细胞中不表达,不会转录出相应的mRNA,所以不会呈现出明显条带,即ⅲ:-.
(3)杂合子小鼠雌雄个体交配,即:Ⅰ+-×Ⅰ+-→Ⅰ++:Ⅰ+-:Ⅰ--=1:2:1.由于突变基因来自父本时,杂合子小鼠会表现出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性状,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发育迟缓型=1:1.
故答案为:
(1)新霉素
(2)①外显子2和neor基因      生长发育
②不能      杂合子小鼠既有体型正常的,又有发育迟缓、体型瘦弱的,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所以也无法判断Ⅰ+、Ⅰ-基因的显、隐性
③父本      母本
④ⅰ:-、ⅱ:+、ⅲ:-
(3)野生型:发育迟缓型=1:1

点评 本题以基因序列改变引起基因突变的技术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遗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为通过DNA分子杂交鉴定含有某特定DNA的细菌克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可以估算样品中含有的活菌实际数目
B.外源DNA必须位于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进行复制
C.重组质粒与探针能进行分子杂交是因为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放射自显影结果可以显示原培养皿中含有特定DNA的细菌菌落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细胞工程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是成功的关键.下列选择合理的是(  )
A.选择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进行培养有利于获得大量细胞
B.选择早期胚胎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核移植可提高克隆动物的成功率
C.选择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一定能获得优质的突变体
D.选择一定大小的植物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抗毒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以甘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甘氨酸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过程②表示甘氨酸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
C.过程③表示摄取回收甘氨酸,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染色体随机分配
C.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
D.根据该假说可以推测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下列叙述能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是(  )
①胰岛B细胞受损 ②靶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
③胰岛素与其特定受体识别发生障碍 ④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根据如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前膜,则其兴奋时B面电位为正电位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有关
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④与水面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并完成问题: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a.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有丝分裂分裂时期的是甲.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乙,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8个DNA.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与图1中Ⅲ和Ⅳ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
(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洗去浮尘,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次数过多,以防止菌种的流失,而且要先冲洗后去梗,原因是防止葡萄破损而增加被污染的机会.
(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制作时关闭,在果醋制作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充入无菌空气.
(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多余氧气.
(5)若在果汁中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能、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理由是醋酸菌是好氧菌,只有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而果酒发酵旺盛时是缺氧环境,会使醋酸菌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