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 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全世界感染多人。
(1)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__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5)新冠肺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遗传病”或“传染病”),请说出预防该种疾病的两种有效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由于它有特殊的免疫系统 “随时戒备”、“调控得当”,才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体内泛滥,也成功避免了在对抗病毒过程中的伤害。既然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那么危险,是否应该大量消灭蝙蝠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呢?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体温调节 甲状腺 渗透压感受器 抗原 识别 效应T细胞 体液 传染病 ①控制传染源; 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不能。①首先有它的生态价值。②其次是它的科学价值。③另外还有经济价值。
【解析】
该题属于信息题,首先需要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推测得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且单股正链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因此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且能直接进行复制和翻译。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而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
(1)由题干信息可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直接进行翻译,因此其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发生自我复制和翻译,不需要逆转录为DNA,可以用中心法则总结RNA的自我复制和翻译过程;
(2)发热症状的产生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可以支配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调节体温;
(3)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机体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尿量增多;
(4)疫苗的本质是灭活的抗原;由于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证明其对细胞具有识别功能;当它进入宿主细胞以后,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对宿主细胞进行识别,并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使得抗原暴露出来;暴露出来的抗原最终依然需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对其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消灭抗原;
(5)遗传病的定义要求患者的遗传物质被改变从而造成了疾病,但新冠肺炎病毒并未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是对人体细胞造成了破坏,同时具有高度的散播和传染能量,所以属于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虽然蝙蝠携带有较多的病原体,但蝙蝠作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一环,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并且通过蝙蝠研究超声波发明了雷达等,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还有其它的经济价值,因此不能将其大量杀害。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问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常采用__________(化学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白菜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甘蓝细胞内有n条染色体,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白菜一甘蓝”细胞内最多含_______条染色体。该技术对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的植株,需要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营养物质,还要加入___诱导,接种杂种细胞后将培养基放在适宜的温度、pH、光照和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培养。
(3)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组织材料首先要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__________,然后再分化形成小植株。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__________(至少答两种)等为材料,包裹上人工薄膜可制得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完整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稳态与调节问题:
Ⅰ、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兴奋在神经突触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分析氨基丁酸(GABA)控制疼痛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下丘脑在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下图。
(3)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g/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国庆阅兵时,受阅官兵长时间未喝水,但动作有力队列整齐,此时,垂体释放增多的、参与水盐调节的激素及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也受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后者称为____________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和代谢的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I/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血型表现的基础
C.父母均为AB型血时,可能生出O型血的后代
D.O型血对应的基因型可能有6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观察时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目为。下图中a与b、c与d分别为玉米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组,应测定___________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2)已知常见的玉米无某种抗性基因,导入外源抗性基因的玉米都能表现出抗性性状,若某玉米植株M的细胞中a染色体上已导入一个抗性基因,欲将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到M的染色体上,用一次杂交实验来判断另一个抗性基因导入的位置(只考虑图中a、b、e、d四条染色体),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中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囊泡X由[ ]____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④并与之融合成为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____。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禾草灵(FE)是一种现代农业常用除草剂,大量使用后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获得能高效降解FE的菌株,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W1菌株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对FE的降解效果(FE特征吸收峰在239nm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从大量使用除草剂的土壤中获取菌株
B.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
C.应使用以FE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D.据吸收光谱可知,W1菌株对FE有明显降解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