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35S、32P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不含放射性元素),结果子代噬菌体
①蛋白质均有放射性 ②蛋白质均无放射性
③DNA绝大多数有放射性 ④DNA绝大多数无放射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 ①③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届江西吉水中学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天津市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 )的 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山西省“晋商四”高三11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1中的噬菌斑(白色区域),是在长满大肠杆菌(黑色)的培养基上,由一个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形成噬菌斑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图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加入含35S或32P的营养物质,则放射性先在细菌中出现,后在噬菌体中出现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