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甲:①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的变化;②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数目变化;③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
分析图乙:乙图为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a→b和d表示有丝分裂;b→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c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e和f表示细胞分化过程;a→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g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h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中③阶段包括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
(2)图乙中g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图中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的是c、g和h细胞,其中c和g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3)根据g细胞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h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分裂过程中,星射线是由中心体发出的.
(4)图乙中e细胞和f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故答案为:
(1)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
(2)8 c、g
(3)次级卵母细胞 中心体
(4)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生命活动示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 |
B. | 摩尔根用类比推论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
C. | 克里克在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沃森和他共同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
D. |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微量元素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只是含量很少而已 | |
B. | 微量元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元素 | |
C. | 细胞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 | |
D. | 微量元素的含量很少其作用也很小甚至没有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裂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 | |
B. | 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 |
C. | 衰老细胞的体积缩小,细胞核体积增大 | |
D. | 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