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所以,食物是使胰腺兴奋的自然因素。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反射,其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经扩散通过4,然后与5上的____________结合。
(3)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调节血糖的两种激素的作用关系为相互______。若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先注射葡萄糖再注射胰岛素”或“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葡萄糖”)
(4)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在感染了某病毒后患病的。分析可知: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抗原分子结构相似,机体免疫细胞中产生的___________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致其受损进而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此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病。
(5)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饥饿时,8处的_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答案】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腺体细胞 (特异性)受体 拮抗 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葡萄糖 抗体 自身免疫病 胰高血糖素
【解析】
分析题图:
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图2:1-5分别表示1轴突末梢、2突触小泡、3突触前膜、4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
(1)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由食物的刺激引起胰液的分泌是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2)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3)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时表现为拮抗作用。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消失的现象,即可证明胰岛素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4)自身免疫病是自身的免疫系统过于强大误将自身的组织细胞当成外来的抗原而发动攻击,造成自身损伤的疾病。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抗原分子结构相似,导致机体免疫细胞中产生的抗体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导致胰岛B细胞结构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引发的糖尿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5)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故8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大于10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交化曲线
B.乙图②点时膜外Na+大量内流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处于⑤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噬菌体DNA片段,且两条链均被32P标记。用该噬菌体去侵染被15N标记的细菌,在其中增殖4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④可表示一个脱氧核糖核苷酸
B.噬菌体被标记的是图中的①结构
C.子代噬菌体的DNA大部分含15N,少部分含32P
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大多进入老年后发病。AD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位于21号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T/t)发生突变。某家族的AD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其中,Ⅲ-7是一名女性,目前表现型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Ⅲ-7已怀孕,她可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B.若Ⅱ-5为纯合子,Ⅲ-7一定会携带AD致病基因
C.A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5的基因型是TT或Tt
D.用Ⅲ-7与一名家族中无AD遗传的健康男性结婚,在备孕前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乙所示是渗透作用装置,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中溶液A、B、a、b均为蔗糖溶液,实验开始前其浓度分别用MA、MB、Ma、Mb表示。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甲、乙装置中漏斗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别为 h1、h2,下列正确的是( )
A.若Ma=Mb>MA>MB,则 h1>h2B.若MA=MB<Ma<Mb,则h1>h2
C.若h1>h2,MA=MB,则 Ma>MbD.一段时间后,漏斗内外的溶液浓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利用过氧化氢酶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B.图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是: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pH值
C.图二bc段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有限
D.图三可以得出pH越小或越大酶活性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B.A装置的花盆壁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C.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形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图中过程Ⅰ所合成的RNA链不易与模板分开,形成了R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某同学判断该图表示的遗传信息传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Ⅰ中,R环结构的形成往往与DNA分子中某种碱基对的数量有关,推测该片段可能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碱基对,使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
(3)R环的形成会降低DNA的稳定性。若非模板链上胞嘧啶被替换为尿嘧啶且能作为模板进行复制,则经两次复制后,子代DNA中该位点上可形成的新碱基对组合是__________。对真核生物来说,DNA分子复制不能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Ⅱ中,每个核糖体与mRNA结合的部位会形成__________个tRNA的结位点。据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