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分)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有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的结果,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________作用。
(2)如果Bl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与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变异 , 选择
(2)用各种射线或激光照射(或人工诱变)  (3)无核膜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下面是发现和研究青霉素的过程:

问题: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发现青霉菌,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没有青霉菌的培养基内布满了细菌。

假设:                                                                  

实验:把青霉菌放入培养液内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青霉菌,并用这种培养液培养细菌,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结果:这种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

①该实验的假设是                                               

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方法。

                                                                              

                                             

                  。 

(2)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用涂布器将适量细菌培养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       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                                      

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练习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实验分析:
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首选原因是__________细菌出现。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
(3)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实验分析:

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图7—5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的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的“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示),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产生的首选原因是__________细菌出现。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中起___________作用。

(2)实验中所用细菌的代谢类型属于__________。

(3)如果B1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海南省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三)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4分)为了研究细菌对青霉素抗药性形成的机理,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含有青霉素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抹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的表面会出现一些菌落(细菌的群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方位准确地“复制”到了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见图),均匀涂抹在A2的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1)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首先是细菌出现________的结果,青霉素在细菌抗药性形成过程中起________作用。

(2)如果Bl中没有菌落保留下来,实验就无法进行下去。若要使实验进行下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与产生青霉素的青霉菌相比在结构上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