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 | 基因所在染色体 |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 临床表现 |
A | 第14号 | β-肌球蛋白重链 | 轻度至重度,发病早 |
B | 第11号 |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 | 轻度至重度,发病晚 |
C | 第1号 | 肌钙蛋白T2 | 轻度肥厚,易猝死 |
分析 1、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于1;
(4)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 解:(1)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夫妇所生育的后代中,每对等位基因都会出现显性个体和隐形个体,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所以出现的临床表现至少有3×2×2=12种.
(2)基因突变后能够形成相应基因的等位基因;由“基因突变可引起心肌蛋白结构改变而使人体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可知:基因通过影响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性状.
(3)已知链A:C:T:G=1:2:3:4,则另一条链T:G:A:C=1:2:3:4,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A:T:G:C=2:2:3:3,其中G=46000×$\frac{3}{10}$=13800个,连续复制三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为(23-1)×13800=96600个.
(4)由激素分别作用于心肌细胞后,心肌细胞能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可知激素引起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
故答案为:
(1)12
(2)等位 蛋白质的结构
(3)96600
(4)两种激素引起了心肌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几乎全身组织细胞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细胞分化、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计算;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根据r的来源分析,可以认为图中R与r互为等位基因 | |
B. | 图中的基因r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 |
C. | 该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 |
D. | 图中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除少数细胞外,成熟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 |
B. | 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样的 | |
C. | 核孔是核质之间的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 |
D. |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18g/h | B. | 0.12g/h | C. | 0.36g/h | D. | 0.54g/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I2的基因型aaXBXB或aaXBXb | |
B. | Ⅳn为患两种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frac{1}{32}$ | |
C. | II5的基因型为BbXAXA的可能性是$\frac{1}{4}$ | |
D. | 若Ⅳn是患两种遗传病的女孩,则Ⅱ9是BbXaY的几率为$\frac{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蛋白质(%) | 脂质(%) | 核酸(%) | |
细胞器A | 67 | 20 | 微量 |
细胞器B | 59 | 40 | 0 |
细胞器C | 61 | 0 | 39 |
A. | 如果细胞器A是线粒体,其中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C6H12O6+6H2O+6O2$\stackrel{酶}{→}$ 6CO2+12H2O+能量 | |
B. | 细胞器B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 |
C. | 细胞器C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水产生,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 |
D. | 蓝藻细胞和该细胞相比较,没有细胞器A、B、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