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两段材料:
I.关于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起源有真核生物的内共生起源假说:大约在15亿年以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生物(例如细菌和蓝藻),由于后者没有被分解消化,它们从寄生逐渐过渡到共生,成为宿主细胞里面的细胞器。例如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成为了线粒体,而被吞噬的蓝藻成为了叶绿体。
II.Donal Parsons最先建立了分离线粒体外膜、内膜和其他组分的方法。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外膜,离心后可以将外膜与线粒体质(包括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分开。去垢剂可以破坏线粒体内膜,释放基质,破裂的内膜可以重新闭合成小泡,离心后可以进一步将二者分开。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研究支持内共生假说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对玉米叶绿体rRNA的研究发现,与细菌的相似而与玉米细胞质基质中的不同
B.叶绿体中许多代谢途径与蓝藻相似而与细胞质不同
C.线粒体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能自我复制,并具有双层膜
(2)根据内共生假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最可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氯霉素能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现用氯霉素分别处理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根据内共生假说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基质中可能含有下列哪些化学成分______(填编号)。
A.水 B.丙酮酸 C.核苷酸 D.葡萄糖
E.ADP F.Pi G.蛋白质
(5)资料II中分离得到的内膜小泡能够合成ATP。实验发现,内膜小泡上含有一种F1颗粒,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后,离心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发现内膜小泡合成ATP的功能消失。实验结果说明F1颗粒可能含有与ATP合成有关的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I、实验原理: 。根据这种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II、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III、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小白鼠正常有丝分裂各时期的高倍显微照片。
IV、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 。
②向A、B两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
③ 。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增殖到大约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的中央, ,3~5min后,盖上盖玻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 期的细胞,并与 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期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结果分析与结论: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
VI、回答问题:
在实验中,C培养瓶所起的作用与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高倍显微照片有何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能够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I.实验材料:小白鼠胚胎。
Ⅱ.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细胞培养箱、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
Ⅲ.实验原理: ,根据这些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Ⅳ.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液:把小白鼠胚胎放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人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 。
② 。
③ 。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繁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细胞培养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迅速杀死细胞,将细胞固定在不同的分裂时期。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细胞悬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载玻片中央,加1—2滴一定浓度的 染色,3—5 min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寻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并与 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实验结果:
培养瓶 | A | B | C |
Q值 | 1.3% | 12.5% | 0.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重庆一中高三上期1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请思考并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内容:
I.下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能用图中字母回答的,请用字母作答)
(1)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其中极为关键的准备阶段是________,该阶段细胞中最活跃的两种细胞器为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细胞中,具有完全相同的两套染色体的是阶段______(不考虑C途径)。
(3)D过程叫________,胚胎发育中的囊胚阶段已开始了此过程,此时如想做DNA分析性别鉴定,用分割针进行取样的部位应为________。
(4)如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其作用的时期为阶段_______。
II.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某研究小组应用微核检测技术探究不同浓度的氯苯对人类细胞的危害程度。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材料和用具:人成纤维细胞悬浮液、培养液、0.lmg/L氯苯溶液、染色液、生理盐水、显微镜、细胞培养瓶、二氧化碳培养箱等。(染色和制作装片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①根据(3)小题中的实验结果图,应配制_____________氯苯溶液,分别取等量加入到细胞培养瓶中;另取一个培养瓶处理为 ,作为对照,并分别编号。
②向各培养瓶中加入 和人的成纤维细胞悬浮液,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取各培养瓶中培养液,染色后分别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并统计出 。
(2)检测微核时可用 溶液作染色剂。
(3)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4)实验结论:随氯苯化合物浓度的增大,微核率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以下两段材料:
I.关于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起源有真核生物的内共生起源假说:大约在15亿年以前,一些大型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细胞,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生物(例如细菌和蓝藻),由于后者没有被分解消化,它们从寄生逐渐过渡到共生,成为宿主细胞里面的细胞器。例如被吞噬的好氧细菌成为了线粒体,而被吞噬的蓝藻成为了叶绿体。
II.Donal Parsons最先建立了分离线粒体外膜、内膜和其他组分的方法。首先将线粒体放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外膜,离心后可以将外膜与线粒体质(包括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分开。去垢剂可以破坏线粒体内膜,释放基质,破裂的内膜可以重新闭合成小泡,离心后可以进一步将二者分开。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研究支持内共生假说的有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对玉米叶绿体rRNA的研究发现,与细菌的相似而与玉米细胞质基质中的不同
B.叶绿体中许多代谢途径与蓝藻相似而与细胞质不同
C.线粒体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能自我复制,并具有双层膜
(2)根据内共生假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外膜最可能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氯霉素能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现用氯霉素分别处理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和真核生物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根据内共生假说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4)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基质中可能含有下列哪些化学成分______(填编号)。
A.水 B.丙酮酸 C.核苷酸 D.葡萄糖
E.ADP F.Pi G.蛋白质
(5)资料II中分离得到的内膜小泡能够合成ATP。实验发现,内膜小泡上含有一种F1颗粒,用尿素破坏内膜小泡后,离心将F1颗粒与小泡分开,发现内膜小泡合成ATP的功能消失。实验结果说明F1颗粒可能含有与ATP合成有关的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