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为验证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已知SO42-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实验步骤试管甲试管乙
步骤1加入1%CuSO4溶液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mL加入A
步骤2各加入1%的淀粉酶溶液1mL,混匀后放置一段时间
步骤3各加入1%的淀粉溶液1mL,B
步骤4取出试管,各加入1%的碘溶液3滴,观察颜色变化
请回答:
(1)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对照,“实验步骤”中A处应为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B处应为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2)预测实验结果是:试管甲蓝,试管乙不变蓝.
(3)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4)有同学提出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应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分析 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铜离子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是: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重金属离子会导致蛋白质分子变性;碘液可与淀粉发生蓝色反应;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性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砖红色沉淀.

解答 解:(1)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实验中设置试管乙的目的是对照,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单一变量,A处应该添加的是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mL,B处应该控制温度,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一段时间.
(2)铜离子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所以试管甲淀粉不能被分解,加入碘液变蓝;试管乙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加入淀粉不变蓝.
(3)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4)由于CuSO4溶液呈蓝色,用上述步骤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应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甲淀粉不能被分解,而淀粉为非还原糖,试管甲无砖红色;试管乙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故答案为:
(1)对照 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1 mL 放入37℃恒温水浴(或适宜温度下)保温一段(适宜)时间
(2)蓝 不变蓝(棕黄色)
(3)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
(4)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点评 本题考查与酶活性相关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甲,判断的主要依据为甲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40×(放大倍数).
(3)据图一判断,若将图中最左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该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其中,甲表示某分泌细胞的分泌过程示意图,乙是甲图中③放大后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中①~⑥表示结构名称,A、B、C表示物质名称,a、b、c表示物质运输方式.请使用图中所示的序号或字母作答)

(1)甲图中①③④⑤⑥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2)乙图中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
(3)甲图所示的氨基酸、葡萄糖、碘的运输是乙图中的b方式,若用蛋白酶处理该细胞,则乙图所示的b、c运输方式将受阻.
(4)mRNA合成后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将通过0层生物膜.
(5)若对图甲中核糖体上的氨基酸用3H进行标记,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间依次出现的顺序是②①⑥③(填序号).
(6)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结构是⑥.
(7)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1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B结构为磷脂双分子层;D代表糖蛋白;
(2)图1中上(填“上”或“下”)侧表示细胞外侧.若图1代表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此物质运出细胞的方式称为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
(3)图2中曲线甲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曲线乙Q点后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是载体数量.
(4)可能代表氧气跨膜运输过程的是图1中的编号b;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吸收物质X,可用图1中的a(a、b、c…)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三个网圈①②③分别表示含有细胞壁、核糖体、中心体的细胞,那么阴影部分表示的细胞可能是(  )
A.大肠杆菌B.衣藻C.酵母菌D.大豆叶肉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以及突触1和突触2兴奋传导时的电位变化.
(1)突触1中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
(2)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
(3)B处膜电位没发生变化,可推测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是抑性递质,释放的Gly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填“阴”/“阳”)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人类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现有一肤色和色觉均表现正常的个体,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若该个体为男性,则其子女均有出现色盲患者的风险
B.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其配子中约有$\frac{1}{4}$同时含有A和B
C.该正常个体含有基因A,所以能产生酪氨酸酶及黑色素,因而未患上白化病
D.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其配子必然同时含有A和a的其中之一和B和b的其中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表明植物细胞的质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示意图表明含有通道蛋白(中部的)和运载蛋白(右侧的)脂类双分子层.每种转运的方向由箭头表明,符号的数量代表每种物质的浓度.图中圆圈所表示的物质最可能是(  )
A.蔗糖B.氧气C.氯离子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支原体、乳酸菌、 蓝藻 B.发菜、酵母菌、蓝藻

C.衣原体、大肠杆菌、变形虫 D.衣藻、草履虫、裸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