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 移植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
C. HIV通过攻击细胞C,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艾滋病
D.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B细胞,E是浆细胞,F是记忆T细胞,G是效应T细胞。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又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的结合物。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能识别和呈递抗原,A正确;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即与图中的①②⑥⑦过程有关,B正确;HIV通过攻击T细胞(图中的细胞B),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失引发,C错误;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分化(⑦或⑧的过程),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将单个离体胡萝卜根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依据的原理是( )
A.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植物细胞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
C. 植物细胞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
D. 植物细胞具有无限分化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培育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一定是单倍体
B. 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一定是纯合子
C. 农作物产生的变异都可以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原材料
D. 射线处理得到染色体易位的家蚕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个脱氧核苷酸对。已知控制无叶舌、有叶舌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变异类型分析,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__________(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26株、无叶舌幼苗108株,分析结果可得出结论:
①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该有叶舌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②这一结果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针对(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分析推断,该变异能导致__________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
(4)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
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为父本,________________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休眠状态的枫树种子与湿沙混合后放在 0~5℃的低温下 1~2 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下图表示枫树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 况,请据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关系 。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块茎收获后也存在类似的休眠现象,要破除休眠使之提前萌发可以使用图中的_________处理。
(3)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 ,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种现象与图中_____________激素密切相关,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 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 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 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