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熵(RQ=$\frac{释放C{O}_{2}的体积}{消耗{O}_{2}的体积}$)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能源物质的不同.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装置如图所示.关闭活塞,在25℃下经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的着色液分别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装置1中放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B.x代表消耗O2的体积,y代表释放CO2的体积
C.为使测得的数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内放无生命力的种子和蒸馏水
D.如果要测定已经长出真叶的幼苗的呼吸熵,需要将装置放在黑暗处

分析 本题是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通过实验测定细胞的呼吸熵,分析实验装置可知,1的试管内装有NaOH,吸收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1中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的变化决定的,2中无NaOH,液滴的移动是由氧气变化与二氧化碳的变化共同决定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装置2与装置1液滴移动的距离差;对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侧得幼苗的呼吸熵要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解答 解:A、种子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种子细胞呼吸速率释放的CO2,这样装置中气体变化就是由种子吸收O2引起的,故装置1中着色液向左移动的X表示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A正确;
B、装置1中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x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装置2中无NaOH,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升高,吸收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压力差使着色液滴移动,因此,所以着色液的移动的距离y代表消耗氧和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之差,B错误;
C、因环境因素(如环境等)也可能引起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故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来校正环境因素的影响,C正确;
D、因真叶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故测定幼苗的呼吸熵,需将装置放在黑暗处,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抵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产生的某种物质可影响动物的性行为
B.a与c两者的分泌物的分泌受b分泌物的抑制或促进
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
D.a、b、c中,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都很重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率”是指两个相关数值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下列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种群数量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在没有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
B.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曲线中,保持稳定的种群增长率
C.建立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中,数在K/2到K之间,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中华鲟濒临灭绝.利用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人工繁殖中华鲟鱼苗的原理如下:鲟鱼产生的氨氮,被植物吸收;植物释放的氧气在封闭的车间里形成“氧吧”,供鲟鱼生存;投放一些能取食鲟鱼粪便的花鲢;以石头作载体繁育微生物,调节水中酸碱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鲟生态养殖池设计利用了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中华鲟生态养殖池不用换水,每天只需补充一点蒸发水,池底干干净净,所有生物正常生存,说明生态池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花鲢主要吃轮虫、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也以浮游植物等作为食物.花鲢作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有消费者和分解者.
(3)以下是该生态池中碳元素的转化途径,请用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整.

(4)刺激中华鲟每年都从海洋洄游到长江产卵的外界因素有水温、盐度等,这类信息类型属于物理信息.建立中华鲟生态养殖基地,提供和改善中华鲟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中华鲟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数量),从生态学角度讲,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
(2)在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苏丹Ⅲ,用其染色时,冲洗浮色要用50%酒精,这是因为酒精能溶解苏丹Ⅲ.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先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其目的是造成碱性环境,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需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过量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掩盖生成的紫色.
(4)本实验注意事项: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需混合后用于实验.②蛋白质的鉴定样品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刷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设计的“血红蛋白提取、分离流程图”如图1: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样品处理中红细胞的洗涤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向红细胞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浓度pH=7.0的缓冲液并充分搅拌,可以破碎红细胞,破碎细胞的原理是渗透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
(2)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透析的目的是除去小分子杂质.
(3)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的带电性质以及分子大小、形状等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4)一同学通过血红蛋白醋酸迁维薄膜电泳,观察到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如图所示.由如图2可知携带者有2种血红蛋白,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作出的解释携带者具有(控制血红蛋白的)一对等位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不属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过程的是(  )
A.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露出黏性末端
B.用同种限制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露出黏性末端
C.将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扩增
D.将切下的目的基因与质粒切口连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图甲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I、COP II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A与B之间的运输.图乙是该细胞的细胞膜结构,1、2、3表示膜蛋白.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溶酶体起源于B高尔基体(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内质网(细胞器名称)向B运输“货物”.
(3)图甲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4)图甲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性,这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5)图乙中膜蛋白2为粘连蛋白(高分子糖蛋白),则在细胞癌变后,其含量的变化是减少.
(6)图乙中膜蛋白3为载体蛋白,则其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7)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做材料,提取时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胀破,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回答问题:
(1)玫瑰精油的提取流程: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
(2)橘皮油的提取流程: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精油
(3)胡萝卜素的提取流程: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鉴定
(4)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示意图:
(5)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流程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