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全部噬菌体都含有31P | B. | 两个噬菌体含有32P | ||
C. | 全部噬菌体含有15N | D. | 两个噬菌体含有15N |
分析 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必需营寄生生活.噬菌体繁殖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然后以自已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MA.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的DNA含32P,全部噬菌体都含有31P;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在噬菌体DNA指导下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由于细菌的氨基酸用15N标记,因此所以噬菌体都含有15N.
故选:ABC.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复制,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具体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准确判断子代噬菌体的情况.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 |
B. | 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 |
C. | 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 |
D. | 细胞核由核仁和核孔两个部分组成,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种群的数量变化 | |
B. | 年龄结构不能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增长趋势 | |
C. | 种群的增长有“J”型和“S”型类型 | |
D. | 有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由Dd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是杂合子 | |
B.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
C. | 生物的性状是由单个遗传因子决定的 | |
D. |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DNA到DNA | B. | DNA到RNA再到蛋白质 | ||
C. | 不能由RNA到RNA | D. | RNA到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表示两种配子的数目要相等 | B. | 避免小球的丢失 | ||
C. | 避免人为误差 | D. | 小球可再次使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①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 | B. | 图②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 | ||
C. | 图③表示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 | D. | ①和②两种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发生于原代培养过程中 | |
B. | 动物细胞培养基添加胰岛素的目的是调节血糖浓度 | |
C. | 定期更换培养液的原因只是为了给动物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 |
D. | 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组织细胞分散成单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