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若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要通过2层细胞膜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市高二上入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衣藻和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衣藻和蓝球藻都是单细胞生物,两者都有叶绿体这种双层膜细胞器
B.植物界的叶绿体不是呈衣藻内的杯状,就是水绵细胞内的带状
C.衣藻和水绵细胞的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
D.衣藻和水绵细胞内的细胞核都是两者的代谢中心和遗传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上9.3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丙具有拟核
C.甲和丙的主要区别在于甲具有细胞结构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佳木斯一中高一上9.3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
B.生物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
C.遗传和变异以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C、H、O、S四种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丰富,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8.28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8.28周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②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③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
④人体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⑤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内蒙古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岩羊常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有角和无角。雄性个体有有角和无角,雌性个体只有无角。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子代表现型推断性别的是 ( )
A.♀Aa×♂aa B.♀aa×♂AA
C.♀aa×♂aa D.♀Aa×♂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2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下图中①、②是由免疫失调引起糖尿病的两种机理,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细胞直接来源于____________。这类细胞可以产生不同抗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乙是____细胞,抗体Y1与该细胞相应受体结合,使该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导致血糖浓度过高。图中抗体Y2与丙细胞上的___________受体结合,使乙细胞产生的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3)乙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于丙细胞,促进细胞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4)图中所示糖尿病属于哪一类免疫失调症?___________。可以通过注射激素进行治疗的是_________(填数字)。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乙分泌的激素含量正常,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示中的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1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