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有人做了脊蛙反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须将蛙头部剪去,其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2)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右后肢下端的皮肤上可以看到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除去沾有硫酸的小纸片现象.
(3)若破坏蛙的脊髓,再重复上述(2)中的操作,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其原因是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
(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当兴奋产生时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使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形式单向传导(填单向还是双向).
(5)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而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肌细胞不能收缩.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神经中枢由人体的脊髓和大脑组成.大脑是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的活动.当反射弧中任一结构被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行.

解答 解:(1)由于大脑是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的活动,因此做此实验时需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2)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给蛙一个刺激,而且反射弧结构完整,即可发生反射活动,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除去沾有硫酸的小纸片.
(3)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若破坏蛙的脊髓,其低级神经中枢没有了,则反射活动不能进行,故后肢不收缩.
(4)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当兴奋产生时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使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流形式单向传导.
(5)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而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肌细胞不能收缩.
故答案为:
(1)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2)右后肢(或双腿后肢)收缩,除去沾有硫酸的小纸片
(3)上述现象不出现(后肢不收缩)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被破坏,反射就不能完成
(4)Na+       阳离子浓度       电流       单向
(5)肌细胞不能收缩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  ④钠离子  ⑤血浆蛋白  ⑥呼吸氧化酶.
A.①②③⑥B.①④⑤⑥C.①③④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I实验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如表所示:
酶溶液的pH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13      9       11      45>60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2.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酶活性越大,蛋白质质分解越快,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越短.
(3)请以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将温度由25℃提高至大约37℃左右、把原有的1cm3正方体蛋白块切成碎小块
(4)在人体消化道中,能分泌本实验中酶的部位是胃.
(5)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增加另增加一个试管,放入等量的蛋白块并将pH调至适宜,但不加酶溶液
II.如图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1)心肌细胞吸收 O2、K+的运输方式依次是图a、b(填序号). 图 b 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参与呼吸作用的酶也是有限的.
(2)与表皮细胞相比较,人心肌细胞中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其依据是心肌细胞在不停的收缩,需要消耗的能量远比表皮细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表示达到稳态的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个体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图中A-L间隔时间相等,一个种群是另一个种群的唯一的食物来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①为捕食者,种群②为被捕食者
B.种群②可能属于绿色植物
C.种群②B-C段与I-J段的增长率基本相同
D.种群②的个体平均体重比种群①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③表示的结构是突触小泡.
(2)图乙是图甲中c(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2个.
(3)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的膜.图乙中④处的液体为组织液.
(4)突触间隙的存在使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在神经递质参与才能下完成,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细胞器)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⑤融合经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5)递质从合成到进入突触间隙的全过程需要ATP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在突触小体含较多的线粒体 (细胞器).
(6)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碱基组成相同的核苷酸不一定相同
B.若核酸中含有碱基T或脱氧核糖,则为DNA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DNA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聚德霍夫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而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囊泡在细胞内主要是指由磷脂分子有序组成的密闭双分子层的球形或椭球形结构.细胞质不同部位间的物质运输转移主要通过囊泡进行,如图1中的各种小球形结构.图1和图2分别表示两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图,A、B、C、D表示细胞内的四种细胞器,a、b表示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特殊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标注的细胞器名称:[A]高尔基体;[B]核糖体;[C]内质网;[D]溶酶体.
(2)“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胞吐.
(3)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所以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1所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2所示细胞中属于囊泡的是转运小泡、穿梭小泡、分泌小泡、内吞泡.
(4)詹姆斯•罗斯曼囊泡能将物质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
A.100 只B.200 只C.300 只D.400 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