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 |
B. | 实验组细胞在15 h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快 | |
C. | 10 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 |
D. | 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曲线,加入维生素C的实验组与未加入维生素C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裂间期的时间延长,说明维生素C主要抑制癌细胞分裂间期.据此答题.
解答 解:A、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含氮、磷的物质是合成DNA和蛋白质的重要原料,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间期,而实验组细胞在10-11h时分裂期细胞百分比迅速升高,所以此时对培养液中含氮、磷的物质吸收速率最慢,B错误;
C、10h时对照组中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前期、中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均和体细胞相同,且末期细胞中的DNA数也和体细胞相同,C错误;
D、由图可知,使用维生素C后分裂间期的时间明显延长,而分裂期的时间基本不变,说明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癌变、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分子复制需要3H | B. | DNA分子通过复制进行繁殖 | ||
C. | DNA分子进行半保留复制 | D. | DNA分子复制需要在细菌体内进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神经递质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 |
B. |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
C. | 神经递质能够使突触后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 |
D. |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元素或基团 | C | H | O | N | 氨基 | 羧基 |
多肽E | 201 | 348 | 62 | 53 | 3 | 2 |
多肽F | 182 | 294 | 55 | 54 | 6 | 1 |
选项 | A | B | C | D |
多肽E | 199 | 340 | 51 | 58 |
多肽F | 181 | 281 | 49 | 48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豆腐含水量控制在70%左右 | B. | 控制温度为15℃~18℃ | ||
C. | 用塑料袋罩住发酵盘时不要太严 | D. | 与上述A、C项措施都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乙岛上的地雀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 |
B. | 甲岛较乙岛地雀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 | |
C. | 两岛上的地雀存在隔离,导致其种类增多 | |
D. | 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多样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IV在寄主细胞内通过二分裂迅速增殖 | |
B. | 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呈负相关 | |
C. | HIV难防御的原因是它容易发生染色体变异 | |
D. | 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多种病原体的侵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省桂林市高一上学年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相比,酶的不同之处是
A.具有专一性 B.易失活
C.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