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图1表示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图2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
(1)图1中a、c、e三处中表示的静息电位的是a和e,c处时的膜外电位是负. 电位由a变成c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由c变成e由于离子外流引起的,该离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2)图2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如果某种药物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会抑制兴奋的传递.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3)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2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②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向右(向左,向右,不)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做该实验时最好除去轴突中的突触小泡,目的是排除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干扰).

分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从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 解:(1)图1中a、c、e三处中表示的静息电位的是a和e,c处时的膜外电位是负电位. 电位由a变成c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由c变成e由于离子外流引起的,该离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2)图2中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如果某种药物与某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会抑制兴奋的传递.如果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分解或运走,会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
(3)①将电表接于B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的偏转如图2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静息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②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做该实验时最好除去轴突中的突触小泡,目的是排除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故答案为:
(1)a和e    负      Na+      协助扩散
(2)胞吐    抑制     持续兴奋或抑制
(3)①静息 内负外正
②向右 向左偏转且幅度更大 排除原有神经递质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干扰)

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生物(全国卷2参考版)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____________。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__。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______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养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①~⑦分别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观察②需用到染色剂健那绿.
(2)图1的①~⑥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⑤(填序号),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①③(填序号),⑥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3)胰岛B细胞产生、加工、运输和分泌胰岛素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膜结构是③①⑥(填序号).若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该细胞,测得细胞内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发生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中的Ⅰ、Ⅱ、Ⅲ所示细胞器的名称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在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膜面积增大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膜面积减小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5)蛋白质的合成与⑦中的染色质关系密切,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B.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培育出了生产青霉素的髙产菌株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两者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的错误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照下能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尖端下方,温特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B.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
C.生长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发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D.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使其活性降低
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性能提高反应速率
C.唾液淀粉酶经高温烘干会使酶活性升高
D.可用H2O2和H2O2酶研究温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植株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异变,如图所示(字母表示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甲发生了变异,基因数目发生了改变
B.染色体甲发生了变异,基因种类发生了改变
C.染色体乙发生了变异,基因数目发生了改变
D.染色体乙发生了变异,基因种类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是科学家利用酵母菌的不同类型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示意图,它揭示了囊泡的运输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型蛋白质进入内质网但不能形成囊泡,可能是内质网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
B.D型可能是高尔基体功能异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
C.囊泡运输的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D.囊泡和靶膜的识别并融合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穿过细胞膜的层数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2.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XrY、Y四种类型的配子.
(3)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实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步骤:M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出现红眼(雌)果蝇,则是环境改变;
Ⅱ.若子代表现型全部为白眼,则是基因突变;
Ⅲ.若无子代产生,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