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成熟植物细胞经某种处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实验操作正确。则先前的“某种处理”所用的试剂是
A. 0.5 g/mL的蔗糖溶液 B. 清水
C. 纤维素酶 D. 10%HCl溶液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人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Y,有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侧所致,此时的细胞名称为( )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内陆草原上某种植物开红花,在一片草场上发现了一棵开蓝花的植株。
(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蓝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 技术获得试管苗;
第二步:放在 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结果。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
若仍开蓝花,则 ;
若开红花,则 。
(2)下表是对该种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培养记录的突变率及植株性状表现,请结合数据分析:
温度 | 突变率(每百万个体) | 植株性状表现 |
15℃ | 0.63 | 蓝花和红花 |
20℃ | 0.02 | 红花 |
在15℃时的突变率大于25℃时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合成的 (物质)有关。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
(3)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突变和基因重组及 等。若上述蓝花性状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说明该植株种群的 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常规的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B.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未分解叶与半分解叶),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分解程度 | 蒙古栎 | 杨 | 红松 | 白桦 |
未分解叶 | 2.44 | 5.94 | 4.79 | 7.30 |
半分解叶 | 7.20 | 9.42 | 8.71 | 5.23 |
①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填“高于”或者“低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2)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并计算平均值。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的数量,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 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空间的关系
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驱蚊草(又名蚊净香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和香茅草的叶肉细胞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在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对制备的原生质体的生活状态及活力进行检测。下列实验中最适宜的是
A.观察细胞结构是否完整 B.观察细胞质流动的快慢
C.观察细胞周期的长短 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