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人体皮肤受到创伤时,细胞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过程如图所示.

(1)其中
 
表示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2)细菌进入内环境后,经过E细胞的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与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MHC)结合形成
 
,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
(3)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需要两个信号:细菌中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②]
 
结合,使其处于活跃状态;处于活跃状态下的B细胞在[A]
 
分泌的[①]
 
的协助下,形成细胞C和细胞D.
(4)细胞D分泌大量的[③]
 
释放到
 
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
 
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5)当同一类型的细菌再次入侵机体时,细胞C会迅速
 
,并产生免疫物质,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记忆细胞,D为浆细胞,E表示吞噬细胞,①②③分别表示物质淋巴因子、受体和抗体.
体液免疫的过程: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当抗原经过⑤过程时,表明人体内二次免疫发生,此时免疫反应强烈,产生抗体快、数量多.
解答: 解:(1)据图示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记忆细胞,D为浆细胞,E表示吞噬细胞,①②③分别表示物质淋巴因子、受体和抗体.
(2)细菌进入内环境后,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与该细胞合成的蛋白质(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
(3)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需要两个信号:细菌中的抗原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②]受体结合,使其处于活跃状态;处于活跃状态下的B细胞在[A]T细胞分泌的[①]淋巴因子的协助下,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4)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释放到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
(5)当同一类型的细菌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同初次免疫相比较,二次免疫作出快速而猛烈的反应.
故答案为:
(1)A、B、C、D、E   淋巴因子、受体、抗体 
(2)摄取和处理  抗原-MHC复合体   
(3)T细胞  淋巴因子 
(4)抗体  内环境 病原体的繁殖 
(5)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点评:本题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试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小蚌兰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呈紫红色,常用作盆栽观赏.下图是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示意图.

(1)图中①、④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2)CO2转变为(CH2O)需经历
 
 
两个过程.若突然停止光照,则C3含量的变化为
 
(填升高或降低).
(3)某小组研究该植物叶片在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如曲线所示.

请分析回答:小蚌兰叶片在发育过程中的BC阶段,净光合速率较低,据图推测原因可能是:
 
;②
 

在此阶段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该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将处于A发育时期的多株小蚌兰置于光照、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时期的叶肉细胞中开始积累
 
,是由于
 
,导致叶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产生ATP的部位是
 

(2)图1中的物质C表示
 
,物质E表示
 

(3)图2装置中的KOH的作用是
 
.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4)图2中对小麦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的目的是
 

(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B、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高会引起抽搐
C、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
D、血浆中的K+对于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
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
初捕32321418
重捕36418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3)自然情况下该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应为
 
型,此鼠种群与该地其它生物构成的种间关系可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的方式是
 
,而④的形成主要由细胞质中[
 
]
 
完成.其结构基础是
 

(2)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偏转
 
次,方向
 
(相同或相反)
(3)若①中含有一病基因,则其人该病基因来自其祖母的几率为
 

(4)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神经元结构有
 
而使其
 
面积大大增加,因而细胞中含有丰富的
 

(5)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其过程如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腺球蛋白的排出依赖于细胞膜的
 
,需要 消耗
 
(结构)产生的能量.
(2)b过程发生的场所为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氨基酸的
 
(填写化学基团名称).
(3)I- 进入细胞内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参与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后,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
(4)如用3H标记某种参与甲状腺球蛋白合成的氨基酸;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用图中的序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据图说明:

(1)图中代表酶的是
 
,做出判断的依据是
 

(2)从图中1和2可以反应出酶具有
 
性,酶的这种特性是由酶本身的所决定的.
(3)牛肝中的每一分子H2O2酶能在一分钟内催化500万个H2O2分子分解,这说明酶的催化具有
 
,但酶的这些特性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将处于80℃温度下的唾液淀粉酶降温至37℃,则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
 

(4)如果D代表ATP,则E和F分别为
 
 
.生物体内D生成E和F的反应式为
 

(5)有些没必需在有激活剂的条件下才具有活性,下列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表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pH 8 8 7
温度 80℃ 40℃ 40℃
 1ml 1ml 1ml
底物 1ml 1ml 1ml
A.物质是该酶的激活剂 
B.35分钟后试管Ⅱ中底物已被消耗殆尽 
C.在80℃的环境下已经失活
D.该酶在中性环境中的活性比在弱碱性环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