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图所示生物自交,F1中AaBB个体的概率是$\frac{1}{8}$ | |
B. | 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4}{9}$ | |
C. | 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frac{1}{2}$ | |
D. | 丁图细胞可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分析 分析甲图:A、a基因和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乙图: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个患病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a表示),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5号的基因型为aa.
分析丙图:由于a为致病基因,所以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分析丁图:丁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可表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 解:A、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BB的概率为$\frac{1}{2}$×$\frac{1}{4}$=$\frac{1}{8}$,A正确;
B、根据乙图中5号女儿患单基因遗传病,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是基因型及概率都是$\frac{1}{3}$AA或$\frac{2}{3}$Aa,因此3、4号异卵双生兄弟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1}{3}×\frac{1}{3}$+$\frac{2}{3}×\frac{2}{3}$=$\frac{5}{9}$,B错误;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所生男孩的基因型为XAY、XaY,所以患病的概率为$\frac{1}{2}$,C正确;
D、丁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表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减数分裂、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两实验中盐酸的作用相同 | |
B. | 脂肪鉴定实验过程中需50%的酒精洗去浮色,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则需要无水乙醇 | |
C. |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置于清水中的红细胞渗透压逐渐变大直至涨破 | |
D. |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需在高倍镜下进行,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在低倍镜下完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克里克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 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过程发生在的场所是 .
(2)D过程表示tRNA运输氨基酸参与翻译,已知甲硫氨基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3)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图中核糖体上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同于DNA复制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 |
B. |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 |
C. |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 |
D. |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分组 | 甲组 | 乙组 |
处理 |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
结果 |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
A. | 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
B. | 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 |
C. | 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 |
D. | 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 |
B. |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 |
C. |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 |
D. |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