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碳循环示意图甲和食物网图乙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细胞器)________中进行的。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其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它们与该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的总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天利38套《2008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大纲版)》、生物 大纲版 题型:071
根据碳循环示意图甲和食物网图乙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细胞器)________中进行的。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其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它们与该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的总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天利38套 高中生物 题型:071
根据碳循环示意图甲和食物网图乙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细胞器)________中进行的。岩石圈中的碳以________形式贮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
(2)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其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它们与该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 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 kJ,D种群的总能量是2.5×108 kJ,当A只捕食C时,则A的能量值在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9年,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的(细胞器) 中进行的。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乙图所示,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 A的能量值是 。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届河南省许昌市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09年,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的(细胞器) 中进行的。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乙图所示,能量传递效率为20%,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 A的能量值是 。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