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B.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C. 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UGC的配对原则

D.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基本骨架,A项错误;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B项正确;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TGC的配对原则,C项错误;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D项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艾弗里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后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 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B. 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 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D. 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使R型菌转化的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 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D.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隐性性状是指( )

A. 测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 B. 杂种F1未显现的性状

C. 自交后代未显现的性状 D. 后代中始终未显现的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科研人员研究大雁的迁徙,其研究对象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个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

C.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该定律

D. 若本组实验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基因sok也在R1上,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sokmRNA和hokmRNA碱基序列相同

B. 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

C. 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自身这毒蛋白杀死

D. 当sok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可能裂解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如下图所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外植体接种前通常用95%的酒精消毒

B. 过程①和过程③的细胞代谢类型通常不同

C. 愈伤组织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D. 过程②培养基中的生长素的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回答问题:

①用生物组织提取液和蛋白质溶液检测该生物组织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②蝾螈受精卵的实验(下图)

③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⑤探究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实验(下图)

(1)实验①的检测试剂是双缩脲,该试剂分为A液和B液,使用方法是:向甲试管加入2ml待测液,向乙试管加入2ml蛋白质溶液,_____________(选填X1X2Y1Y2操作,X1操作:先将A液与B液各1ml等量混合,再加入待测液中并摇匀;X2操作:先向待测液中加入A1ml摇匀,再加入B4滴摇匀;Y1操作:50-65℃预热2minY2操作,不需加热)

(2)分析实验②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不断失水,由于____________,致使两者逐渐分离开,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4)分析比较实验④3号与1号、4号与1号的结果可知,Fe2+,和过氧化氢酶都有____________的作用,从而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3号和4号结果对照可知,酶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5)实验⑤不能采用过氧化氢酶规划H2O2分解的反应,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