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人体感染“猪链球菌”后,菌体在人体内裂解释放出类毒素,患者出现中毒休克综合症.实践证明,从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猪链球菌”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大分子化合物,抗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
B、类毒素是一种抗原,抗毒素是一种抗体
C、类毒素是一种过敏原,抗毒素是一种抗原
D、抗毒素是由浆细胞产生的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外毒素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的毒性蛋白,毒性较强;类毒素是外毒素经过甲醛减毒处理后的蛋白质,可用作疫苗使用;抗毒素是类毒素注入动物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属于体液免疫;治疗外毒素引起的疾病患者,需注射抗毒素治疗,注射类毒素只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解答: 解:A、抗原一般具有大分子性,而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也具有大分子性,A错误;
B、根据题意从“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猪链球菌”患者有显著疗效”,猪链球菌患者体内有菌体释放的类毒素,相当于抗原,故抗毒素是专门和抗原发生结合的物质,即抗体,B正确;
C、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C错误;
D、抗毒素是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和抗原发生结合的物质,即抗体,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机体免疫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有效降解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的细菌.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地菌),该培养基为
 
培养基,其中化合A为目的菌提供
 
 等营养要素,在分离、纯化、计数过程中,则常采用
 
 法接种,实验过程中还需配制空白培养基作为对照,其目的是
 
,如果空白培养基中无菌落形成而实验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如图所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2)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常用的萃取剂具有沸点高且
 
 等特点,在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常用
 
 法,如果标准样品只形成一种色素带,而提取样品形成了多种色素带,其原因可能是
 

(3)用凝胶色谱法提取分离血红蛋白时,用
 
 洗涤红细胞,用
 
 破裂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得以释放,如果装填的凝胶色谱柱中出现气泡,气泡会
 
,降低分离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甲曲线表示在温度为25℃(该温度是该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温室内光照强度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A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其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量等于
 

(2)当E>C时,可采取
 
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若遇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
 
光最有效.当E=B时,若往温室内充入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
 
(用“→”表示).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30℃,图甲曲线中a点和A点的移动方向分别是
 

(4)图乙装置可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C、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D、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对相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再加入乙液
B、“观察DNA和RNA在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盐酸使细胞膜保持稳定
C、观察线粒体最好用黑藻叶片做材料
D、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发现,转基因抗虫植物能杀死昆虫的原理是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水解后产生具有毒性的活性肽,与昆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渗透压失衡,导致昆虫死亡.如图表示利用细菌中抗虫基因获取抗虫玉米的部分过程.其中①-⑧表示操作流程,a、b 表示分子,c-e表示培养过程,其中d过程表示细菌与玉米细胞混合培养. 
(1)在图示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技术包括
 

(2)在图示过程中,需要用到限制酶的流程有
 
,导入目的基因的步骤是流程
 

(3)在流程⑤中,细菌不断分裂产生更多细菌,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
 

(4)在图示过程中,涉及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流程是
 
,脱分化和再分化培养基的本质差异是
 

(5)判断该基因工程成功的依据有哪些?
 
?
A.玉米细胞产生了抗虫蛋白 B.玉米细胞中有了抗虫基因 C.玉米植株表现出抗虫性状D.玉米细胞中有了细菌
(6)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问题需要做好评估,结合题意,分析美国批准种植该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生物学依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代表群落的原生演替
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
C、C、E点都可代表顶极群落,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  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
D、演替的最初阶段由于资源空间充足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
A、胸腺嘧啶B、胞嘧啶
C、腺嘌呤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防治果园内蝽虫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苹果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白三叶草.对比研究苹果-白三叶草复合果园和苹果单一果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请回答:

(1)据图甲分析,复合果园中蝽虫等植食性害虫明显减少,生态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
 
的比例增加,通过
 
等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
(2)若要了解蝽虫等植食性害虫的繁殖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卵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方法是
 

(3)白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选它跟苹果搭配种植,利于提高果园对
 
利用率,使能量尽可能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图乙示能量流经该果园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将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