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 |
B. | 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而且是动态的 | |
C. |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 | |
D. | 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成2层 |
分析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 解:A、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B错误;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C正确;
D、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成2层,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研究的前沿信息,要求考生了解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
B. | 在ATP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键 | |
C. |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 |
D. | ATP发生水解时形成ADP,同时也生成游离的P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过敏反应是机体内免疫防卫过强 | |
B. | 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 |
C. | HIV病毒的清除需要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配合 | |
D.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p>q”,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图象应是“p<q” | |
B. | 换用高倍镜后,必需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 |
C. | 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反光镜上 | |
D. | 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一般需增加进光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