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变异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
A.由于田间管理到位,水稻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
B.由于紫外线照射,某人出现皮肤癌
C.杂合棕色猕猴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白色新类型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养出的无子番茄

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分为三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

解答 解:A、由于田间管理到位,水稻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是环境对性状的影响,A错误;
B、紫外线照射能引起基因突变,使人出现皮肤癌,B正确;
C、杂合棕色猕猴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出现白色新类型是性状分离,C错误;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培养出的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知道引起基因突变的三大类因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白细胞的DNA上含有人的全部遗传信息
B.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C.转录是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
D.一个DNA分子可具有多个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把红细胞放到蒸馏水里,细胞吸水涨破..
(2)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血红蛋白(除水以外),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因而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脂质、蛋白质、糖类,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磷脂.
(4)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不可以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细胞膜面积的2倍.,为什么?因为鸡的红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
(5)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C.
A.核酸酶    B.龙胆紫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哪种物质是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
A.血红蛋白B.呼吸氧化酶C.胃蛋白酶原D.合成磷脂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发生在胚胎期,细胞衰老与凋亡发生在老年期
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病原体感染
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B.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
C.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D.海洋植物登陆后,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先后扮演生产者的主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B.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
C.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
D.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能阻断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新疆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4秋•姜堰市期末)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横县校级模拟)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

空气

17

100

氮气

17

10

空气

3

28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