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 解:(1)寨卡病毒入侵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识别;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能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若该病毒侵入到细胞内部,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2)“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最后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同时,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3)由图可知,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
(4)病人感染病毒后恢复正常的过程中,通过人体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最终实现稳态.人体的自身免疫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
故答案为:
(1)吞噬细胞 淋巴因子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2)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3)神经递质、激素、抗体
(4)神经-体液-免疫 强
点评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液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液、B液、C液三者均为细胞外液 | |
B. | A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Cl-来维持 | |
C. |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 |
D. | 血浆中的HCCV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 | |
B. | 乙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 |
C. | 乙1在图示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 |
D. | 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挥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DNA脱离蛋白质外壳 | |
B. | 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两组实验结果均会发生明显变化 | |
C. | 本实验只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性状是由DNA控制的 | |
D. | 如果用15N标记的噬菌体浸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用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再次侵染未标记的大杆杆菌,对培养液保温、搅拌、离心后,离心管的沉淀物中有较强放射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 |
B. | 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 |
C. | 乙图中的①②③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中的④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 |
D. | 若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中④和丁图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可以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 |
B. |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 |
C. | 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 |
D. |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