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化学分析测得某种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及其含量分别是C:92.393%、O:3.151%
N:2.754%,H:1.214%、S:0.006,6、Fe:0.006%,该物质最可能是 (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核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黄冈新内参·高考(专题)模拟测试卷·生物 题型:043
对单侧光照射下,植物组织不均等生长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②生长抑制物分布不均匀。请据下图分析回答:
实验一:用标记的生长素处理玉米完整胚芽鞘尖端的一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测得放射性百分率如图。
实验二:用某种化学方法测得,经单侧光照射后,发生弯曲的向日葵下胚轴,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分别为50.5、49.5;黑暗中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分布(%)各为50。
(1)实验一的结果支持看法________,生长素的侧向移动量为________%。
(2)实验二中的“黑暗”处理,起________作用,若要加强对有关看法的支持,您认为还需对实验二的设计思路做怎样的完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经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0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____________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