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甲图是某科研所在探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乙图是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试回答:
(1)乙图所示的曲线中,当光照强为b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其呼吸作用强度。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至25℃,乙图中a点将向 移动,b点将向 移动。
(3)甲图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的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 。
(4)若实验中每隔5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① ;② 。
(5)利用甲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应该如何控制自变量: 。
(6)另一小组的成员想要探究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是否会抑制光合作用,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在其他实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对植物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对照组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光合产物含量 ,光合速率 ,则说明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10分,每空1分)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大于
(2)下 左
(3)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4)①光照强度减弱
②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
(5)改变灯泡功率大小(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6)下降 上升
解析试题分析:(1)由图乙可知b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产生ATP的场所应该有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只有叶肉细胞,根或不含叶绿体的部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此点表示的是整棵植株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此植物的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肯定大于其呼吸作用强度。
(2)温度调至25℃时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强度下降,a点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强度,故a点应下移,b点应该向左移动。
(3)灯光不仅能提供光照强度也可以影响温度,放置一个玻璃柱主要是吸收灯光的热量,排除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改变试管与玻璃管的距离实际是试管与灯泡的距离也改变了,则改变的条件是光照强度,距离越远光照强度越弱,因此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再者水中二氧化碳的减少也会使光合作用强度降低。
(5)甲图中光照强度是自变量,在此实验装置中,可以通过调节试管与灯泡之间的距离,或者改变灯泡的功率大小都可以实现光照强度的改变。
(6)因其探究的是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是否会抑制光合作用,实验组中有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器官,如果实验组中光合作用产物减少,光合作用强度上升说明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强度。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后,想进—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多的问题9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定浓度的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与等量酵母菌混匀后,按下图装置实验(实验前瓶中均无氧气).当测定到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 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2)酵母菌能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可用__________试剂,在___________条件下,对滤液l和滤液2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滤液中___________,以判定其剩余葡萄糖的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1分)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___(生理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 。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24小时有40kg ATP发生转化,而细胞内ADP、ATP的浓度仅为2~10 mmol/L。为满足能量需要,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途径是 。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 。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的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证据之一是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 。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 X物质的浓度(ng mL一1) | 细胞中ATP的浓度 (n mol m L一1) |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
A | 0 | 80 | 1 |
B | 2 | 70 | 3 |
C | 4 | 50 | 10 |
D | 8 | 20 | 25 |
E | 16 | 5 | 70 |
F | 32 | 1 | 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8分)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请分析回答:
(1)干扰素的产生受细胞内基因的控制,通常处于抑制状态。在病毒刺激下,干扰素基因经 、翻译形成干扰素前体,进一步加工后形成成熟的干扰素,通过 方式分泌到细胞外。
(2)某些干扰素可作用于宿主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激活该细胞核中基因表达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其中有些蛋白可通过激活RNA酶使病毒的mRNA ,有些则可与 (细胞器)结合,通过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
(3)某些干扰素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通过减慢细胞 分裂过程抑制肿瘤。还有些干扰素可提高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细胞的能力,从而在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4)获取干扰素的传统方法是从人的白细胞中提取,但产量很低。科学家利用 酶将干扰素基因与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即RNA聚合酶 的部位)等调控组件连接在一起,采用 的方法将重组DNA导入牛的 细胞中,经胚胎早期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入母体内发育成熟,即可获得能产生干扰素的转基因牛。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1分)美丽的锡林郭勒草原上,生活着各种植物和动物。这里不仅是牧民们放牧的理想场所,也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向往的地方。回答以下问题:
(1)该草原生态系统包含的生物分三大类群,即________________。与发生火灾后群落演替方式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演替。
(2)牧民赞布提进入这片草原放牧后,发现适当的放牧使草原上的植物更加茂盛,但经过过度的放牧后,草原上的有毒植物的数量增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图食物网分析,如果牧民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捕杀狐、蛇和鹰,会对草原上其他生物数量和植被造成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草原中蛇同化的能量是如何分配的?________________。
(5)草原上蝗虫爆发会对草原造成较大的破坏,请你利用生物学的原理,提出一种经济合理的生物防治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下图为真核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简单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填名称)为细胞的“边界”,其在功能上具有 性,因而可控制物质的进出。
(2)C所在的结构被比喻为细胞的大脑,这是因为它是 和 的控制中心。
(3)若用14C标记环境中的CO2,一段时间后,发现D中首先出现14CO2。则在D中膜结构上进行的过程是 ,14C在D中的转移途径是14CO2 → →(14CH2O)
(4)F为细胞内最丰富的膜结构,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F产生的囊泡需转移至G并与之融合,G代表的细胞器是 ,该过程体现了生物膜 的结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新型保健食品螺旋藻是一种蓝藻,通常认为它是光合自养型生物。近年来人们发现螺旋藻也能利用有机碳进行混合营养生长,且光合速率得到提高。研究人员以酸醋盐作为补充有机碳源,研究其对钝顶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提取光合色素时可以用-—-—。作为提取液。
(2)本实验的因变量为-—-—。
(3)由上表数据可知:-—-—,其中对-—-—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此推测,补充醋酸盐之所以能提高螺旋藻的光合速率,是因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生物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乙、丙过程分别表示________、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DNA解旋后方能进行甲、乙两过程,酶l、酶2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中的乙过程在每个起点可启动多次,甲过程在每个起点一般启动____次。
(3)丙过程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氨基酸②的密码子是________;物质①延长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
(4)甲、乙、丙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差错均有可能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该变异性状能传递给子代个体的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