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
A.DNAB.蛋白质C.DNA和蛋白质D.RNA

分析 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研究安哥拉兔长毛和短毛(相关基因用A、a表示)遗传时发现,用纯种长毛雌兔和纯种短毛雄兔交配,产生多个后代(F1),F1中的雌兔都是短毛,雄兔都是长毛.
I.有人假设长毛和短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若假设正确,则F1中雌兔的基因型为XAXa,雄兔基因型为XaY.
(2)研究人员再用纯种长毛雄兔和纯种短毛雌兔交配产生多个后代,如果子代表现型为,则可以基本确定假设正确.
II.经查阅资料得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在雄兔中仅aa表现为短毛,雌兔中仅AA 表现为长毛.现让F1的雌、雄兔交配产生多个后代(F2).
(1)F2中长毛与短毛个体比值为1:1,雌兔中长毛与短毛个体比值为1:3.
(2)将F2中长毛兔选出进行随机交配,子代出现短毛兔的概率为$\frac{1}{6}$.
(3)现将某种海蜇的一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B)转入基因型为AaXY的受精卵某条染色体上,并且成功培育出能够在紫外线下发绿色荧光的兔子.为了确定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用多只纯种短毛雌兔与该雄兔杂交产生足够多后代.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性兔能够发荧光,则B基因为X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表现型为雄性长毛无荧光:雄性短毛有荧光:雌性短毛无荧光:雌性短毛有荧光=1:1:1:1,则基因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最可能是如图B所示类型.
③若基因B既不位于性染色体上,也不在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的短毛兔中能发荧光的个体所占比例为$\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的是(  )
A.动物呼吸作用的强度一般大于植物
B.森林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比植物少
C.市场上肉类食品一般比农产品价格高
D.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呼吸作用(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A-P~P~P.
(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腺苷.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①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②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受体.
(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h,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后,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该实验因变量是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②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细胞内ATP的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2m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阻碍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影响消化;阻碍主动运输,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对生物膜系统功能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
A.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细胞的化学反应不是在生物膜内就是在膜外进行
C.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
D.生物膜围成的通道有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在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鹰含能量最少
D.该农场生态系统中,黑线姬鼠属于次级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图一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二表示该植物在温度为30℃、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某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中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是①③④⑤,过程④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h表示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2)假如将该植物从光照条件下突然移到黑暗处,则在短时间内物质g的含量将会降低.假如将该植物的根细胞放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根细胞仍能够进行的过程是③(填图中数字).
(3)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二中c对应的柱状体高度将降低(升高、不变、降低).
(4)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至少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量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成都外国语高一下期末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男性)携带一罕见的伴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表现的性状为A;乙(男性)患一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只在男性个体中表达,性状为B。仅通过家谱研究,能否区别这两种情况( )

A.无法区别,因为甲和乙的后代都只有男性个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

B.可以区别,因为甲和乙都不会有B性状的女儿

C.无法区别,因为甲不会有表现A性状的儿子,而乙的儿子不一定有B性状

D.可以区别,因为甲可以有表现A性状的外孙,而乙不仅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外孙,还可以有表现B性状的孙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下面4组图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试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A图含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
B图含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C图含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D图含义: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