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a | 叶绿素b | 叶绿素总量 | $\frac{a}{b}$ | |
正常含水量 | 1.80 | 0.47 | 2.27 | 3.83 |
轻度干旱T1 | 1.85 | 0.48 | 2.33 | 3.84 |
中度干旱T2 | 1.65 | 0.41 | 2.06 | 4.00 |
重度干旱T3 | 1.51 | 0.37 | 1.87 | 4.18 |
分析 分析表格:与对照相比,随着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叶绿素总量下降时,叶片中的叶绿素$\frac{a}{b}$值在逐渐升高.
解答 解:(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需要在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frac{a}{b}$值在逐渐升高,说明叶片中叶绿素a的分解速率小于叶绿素b.
(2)暗反应能够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和H+等.
(3)细胞膜上排列整齐的是磷脂分子;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故答案为:
(1)碳酸钙 升高 小于
(2)ADP、Pi
(3)磷脂 脱落酸
点评 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光合作用、细胞膜、植物激素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其中的物质变化;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 | |
B. | 胚胎中人手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凋亡 | |
C. | 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 |
D. |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甲表示的细胞分裂方式可以为有丝分裂 | |
B. | 同源染色体配对对应于图甲的B-C段 | |
C. | 图乙所示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 |
D. | 图乙对应图甲的D-E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中高二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关于C、H、O、N、P、S在玉米和人细胞(干重)以及活细胞中的含量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 | O | C | H | N | P | S |
玉米细胞(干重) | 44.43 | 3.57 | 6.24 | 1.46 | 0.20 | 0.17 |
人细胞(干重) | 14.62 | 55.9 | 7.46 | 9.33 | 3.11 | 0.78 |
活细胞 | 65. | 18.0 | 10.0 | 3.0 | 1.40 | 0.30 |
(1)以上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明显比人细胞(干重)含量多的是氧元素和_____元素,这两种元素在人体细胞干物质中主要存在于化合物_________中,该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人细胞(干重)中的元素是氧,发生这种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________成分较多,此类化合物可作为________结构的基本组成成分。
(3)水在生命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内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新陈代谢作用。在秋季收获大豆后,要进行晾晒才能入仓储存,所除去的水分主要是细胞中的_____水。若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值变__________,则新陈代谢加强。
(4)在上表元素中,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t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信阳高中高二上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TP彻底水解可产生3种有机物
B.人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但也能合成ATP
C.所有细胞合成ATP的途径都相同,消耗ATP的途径是不同的
D.在植物光合作用时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中单位时间内生成ATP的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A(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不尽相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做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