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研究了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下图力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细胞形态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艾弗里的实验中得到的R型活细菌被32p标记后可以用来培养T2噬菌体

B.实验①只获得少数转化的S型细菌的原因是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低

C.实验①获得转化为S型细菌中的DNA与原S型细菌中的DNA完全相同

D.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为背景,考查噬菌体的特性、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的理解,以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AT2噬菌体专一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用肺炎双球菌培养,A错误;

B、由于R细菌对S细菌的DNA的摄入率低,所以实验①只获得少数转化的S型细菌,B错误;

C、实验①获得的转化S型细菌中只含有的原S型细菌的部分DNA片段,C错误;

D、艾弗里的实验能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个体内并能够表达,因此该实验是基因工程的先导,D正确;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其中排尿反射受脊髓和大脑皮层共同控制。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使膀胱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导致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________,导致尿量增多。

(2)当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内的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填图中字母)传入低级神经中枢,并进一步传至____________产生“尿意”。

(3)条件允许时,在神经调节下,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将尿液排出膀胱。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内的感受器,导致逼尿肌进一步收缩,直至尿液排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调节。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 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 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 喷洒赤霉素,可代替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了质壁分离

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哺乳动物个体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材料应选自该生物的精巢或卵巢 B. 图3所示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C. 与图1中EF段相对应的是图2和图3 D. 图4所示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可以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C. 若酶1是由m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则A基因至少有3m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

D. 细胞衰老以后,由于B基因的活性下降,使黑色素合成减少,头发变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体内的转录因子OrERF是一类蛋白质,在植物抵抗逆境,如干旱、低温和高盐时发挥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对水稻OrERF基因进行系列研究。

(l)科研人员对水稻OrERF基因中的转录非模板链上游部分进行测序,结果如下:

各个元件分别在高盐、干旱、低温不同信号的诱导下,导致此基因表达出不同的OrERF蛋白,以适应高盐、干旱、低温环境,此现象说明基因的表达受_________________影响。

(2)实验检测OrERF基因在高盐条件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如下图。

实验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OrERF基因的表达能力____________,高盐处理后____小时,OrERF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加。

(3)植物感受外界干旱、高盐、低温等信号,通过一系列信息传递合成转录因子。转录因子OrERF对下游基因调节过程如下图。

转录因子OrERF合成的场所是____,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_。它通过与_______结合,启动转录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北京大学谢灿实验室及其合作者发现普遍存在动植物中的磁受体基因,其编码的磁受体蛋白能识别外界磁场并顺应磁场方向排列,并据此提出一个新的“分子指南针”分子模型。图是磁受体基因的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磁受体基因复制时子链是沿着3ˊ端向5ˊ端方向延伸的,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B.分子指南针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C.磁受体基因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15N标记的磁受体基因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n次,则14N标记的基因数为2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896年,C.S. Sherrington把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接点命名为突触。在20世纪30年代,对于突触之间是电学传递还是化学传递曾发生过争论。Otto Loewi等科学家用实验证明突触之间存在化学传递。FurshpanPotter1959年首先指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使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鳌虾腹神经节内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如图1 ),他们发现了神经元之间介导动物逃避反射的电突触。

电突触普遍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在动物的逃避反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视网膜中,电突触主要分布于需要高度同步化的神经元群内的细胞之间。

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距离特别小,两侧的神经元膜上都存在一些贯穿质膜的蛋白,称为连接子。突触前膜和后膜上的连接子相对形成缝隙连接(如图2)。连接子中间形成一个通道,允许小的水溶性分子通过。通过连接子,许多带电离子可以从一个细胞直接流入另一个细胞,形成局部电流和突触后电位。在化学性突触,从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细胞出现电位变化,有接近1ms的延迟(即突触延迟)。电突触没有延迟,电流瞬间从一个细胞传递到下一个细胞。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______(如乙酰胆碱等),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结合,从而在化学突触间传递信息。

2)填表比较电突触与化学突触传递兴奋的差异。

化学突触

电突触

突触结构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由突触间隙分隔开

______

传递方向

______

传递速度

______

3)在图1所示实验中,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发现______,研究者据此提出“在螯虾的可兴奋细胞之间有电学传递”的假设。

4)十九世纪时,有些学者认为,神经元是独立的单元;另一些学者认为,神经元由原生质桥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请结合文中信息,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评价:______

5)请结合阅读材料信息,提出一个关于电突触能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