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途径示意图。请将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胃肠道中的水通过①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水通过②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
(3)肾小管内的水通过③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中的水通过皮肤的④_______排出体外。
(1)水由胃肠道进入血液是吸收过程,可见此处要答的是水的吸收方式。因此①为自由扩散(答渗透也可)。 (2)消化道中的水除饮食摄入外,就是各种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的,如成年人胃腺每昼夜分泌胃液1.2~2.5L。消化液中的水是来自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所以②为消化液。 (3)示意图由细胞外液到肾的部分已标出了“滤过作用”4个字,所以就比较容易回答了。在尿的形成过程中,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重新进入血液。因而③为重吸收。 (4)内环境中的水排出体外,通过皮肤的只能以汗的形式排出,汗是由汗腺分泌的,所以④为汗腺(由于题干限制不严格,答排汗也可以)。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请将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具体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胃肠道中的水通过① 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水通过② 形式进入消化道。
(3)肾小管内的水通过③ 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中的水通过皮肤的④ 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华清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其中⑤表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水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行内环境。
(2)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人胃肠道内。
(3)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____________作用成为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排出体外。
(5)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生成水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苏省高二9月学情检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沁和排出的途径
请将图中的a、b、c、d、e、f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或答案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a过程中的水是在 (细胞器)中产生的。
(2)b过程中的水分通过 方式进入内环境。
(3)c过程中的水分通过 的形态进人消化道。
(4)d过程中的水分是以 形式排出的。
(5)e过程中的水分是以 形式排出体外的。
(6)f(肾小管中的水分)过程中的水分通过 作用进人内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示意图,其中⑤表示物质氧化分解产生水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胃肠道的水分通过①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行内环境。
(2)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②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人胃肠道内。
(3)内环境的水分通过③____________作用成为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其中大部分的水分又通过④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的水分通过皮肤的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排出体外。
(5)细胞内物质氧化分解生成水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图是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
(1)请将图中的a、b、c、d、e、f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或答案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a过程中的水是在________(细胞器)中产生的。?
②b过程中的水分通过__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③c过程中的水分通过________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④d过程中的水分是以________形式排出的。??
⑤e过程中的水分是以________形式排出体外的。?
⑥f(肾小管中的水分)过程中的水分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2)简答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