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O2从产生到利用可以只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B.植物产生的[H]虽然都具有还原性,但是不能都用来还原三碳化合物
C.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同,呼吸作用强度也相同

分析 据图分析:随着叶片温度的升高,两种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都是先升高后降低,但植物甲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比植物乙对温度的变化的适应范围更大.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解答 解:A、二氧化碳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可以扩散到同一个细胞中的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利用,此过程中只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
B、植物产生[H]的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两个阶段和光反应,虽然都具有还原性,但只有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的[H]能用来还原三碳化合物,B正确;
C、据图分析,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曲线比植物乙的曲线高,故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正确;
D、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且相等,但不表示两者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并学会识图分析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细菌与S型细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细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失去了遗传效应
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frac{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感受器B.效应器C.反射中枢D.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有关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能显示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
B.水绵细胞里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
C.颤藻和水绵的染色都用引流法
D.实验结果能证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结合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离开细胞后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B.小球藻和蓝球藻含有的细胞结构和乙相同
C.甲和丙都不含有结构③,所以都属于原核生物
D.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甲类型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由此可推测肌质体的作用是(  )
A.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B.为肌细胞供应能量
C.某些大分子物质的运输通道D.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1是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3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脂双层.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D具有催化功能.
(2)若图2细胞是一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写出图中多画的细胞结构69(用图中标号表示).
(3)对于图2细胞,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5和6都含有DNA分子              B.3、5、6、8、9、10都具有膜结构
C.10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D.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1、3、6
(4)据图3分析,氨基酸和Na+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运输这些物质的载体蛋白在核糖体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100倍,这里“被放大10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
(2)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C
A.物镜上     B.实验材料上      C.目镜上      D.反光镜上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q”,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b”.
(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

物象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调节光圈→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应是②③⑤(填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